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巅峰起舞的轻工“大国工匠”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蔺涛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蔺涛,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首届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首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首届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山西省十大文化创新人物,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委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014年蔺涛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蔺涛因在澄泥砚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被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轻工“大国工匠”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高端领军人才’”。

  三十一年的执着坚守、艰难跋涉,蔺涛每一步都走得实实在在。

  复苏国宝

  是父亲蔺永茂将蔺涛带上制砚这条道路。

  提起蔺永茂,在中国澄泥砚行业无人不晓,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蔺永茂先生极具事业心,一生视事业如生命。1983年,他担任县博物馆业务馆长,在浩瀚的馆藏史料整理过程中,刹那间萌生一个梦想:让失传300余年的绛州澄泥砚再现天日、重放光彩!于是,他便开始了大量的史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当时,蔺涛在县城的一所学校担任美术教师,正是意气风发、工作得心应手之时。但为恢复绛州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他毅然放弃城市的优越工作,回到离县城20多公里的偏僻老家,同父亲一起研制开发澄泥砚。从此,蔺涛踏上一条坎坷之路,一条苦心志、劳筋骨之路,一条成败莫测之路。

  没有资料,更没有实物样品,父子俩千方百计搜集图片,查书籍,青灯、黄卷几乎成为生活中唯一的内容,哪怕是只言片语,也一一抄录,反复推敲,领悟其中奥妙。那时试验尚在开始阶段,白天繁重工作已让蔺涛身心疲惫,试制只能晚间进行。所有工序都需纯手工制作,他一遍遍揉泥、砸泥、制坯、雕刻、烧制……经常是汗流浃背。送走了多少个黑夜,迎来了多少个黎明,就连揉泥的桌子也不知用坏了多少张。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不做则已,做则成功!

  试制期间经历的悲喜一言难尽!汾河古河床长达200多华里,蔺涛和父亲一处一处地仔细勘察;在汾河中采取泥料,暴雨涨水浪头突然袭来,蔺涛险些没入水中;高崖下边采土,没想到崖体塌落,又差点被埋崖下;陶窑点火烧砚,给泥坯撒置添加剂,引起一股烈火夺孔而出,头发眉毛一烧而光。窑炉烧制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烧窑时他在窑坑里铺个塑料布、旧褥子,直接就睡在窑坑里,睡在窑炉旁……十年执着,三千多个含辛茹苦的日日夜夜,也许是蔺涛的执着感动了苍天,也许真应了那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93年夏天,澄泥砚终于研制成功。当蔺涛拿着自己的砚台,请中国著名砚台鉴定专家蔡鸿茹教授鉴定,并得到高度评价时,他禁不住热泪盈眶。这一切付出都值了!

  创新发展

  文人曾耕耘于砚田,但用砚的时代毕竟已去。在如今的高科技时代,蔺涛却让澄泥砚重新走入历史,再现当年的“芳华绝代”。

  30多年来,蔺涛的足迹遍及全国所有砚台产地,他从姊妹砚种中学习借鉴,为古老的澄泥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积极参加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和各种国际博览会、技艺大赛等赛事活动,宣传中国的砚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方砚,就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切片,折射着、透露着一段文化的雅韵。在制作上,蔺涛继承传统的古法制砚技艺,每一道工序均亲自动手、亲身参与,不敢有丝毫懈怠,以确保名砚的名贵品质。在设计上,他不断丰富砚主题的选择,探索艺术手法的创新和雕刻技巧的运用,以求达到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同现代浪漫元素的完美融合。

  “数十载坎坷岁月路,三十年风雨不寻常”。2006年绛州澄泥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蔺氏“绛州澄泥砚传统手工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澄泥砚领域的空白。蔺涛的作品五度蝉联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最高荣誉——“国之宝”称号;六度荣获世界手工艺品的最高荣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2010年,“东方之冠砚”成为上海世博局定制产品,2011年“荷塘月色砚”被清华大学选定为“百年校庆特制礼品”,并在北京、台湾两地清华大学成功展出。蔺涛还出版《绛州澄泥砚砚谱》《中国名砚·澄泥砚》《荷香砚韵》等书籍。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2015年,蔺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澄泥砚传统的成色机理进行科学研究,成为山西省科技厅重点支持项目。2011年——2018年,他将传统文化产品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开创了当代中国澄泥砚制作的新领域。他设计制作的“红色革命圣地系列砚”、“抗战系列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砚”、“红船精神砚”在全国引起诸多好评,被全国各大博物馆收藏。将古老文化注入现代元素,这是内容的创新,更是时代的亮点。

  巅峰起舞

  黄金有价泥无价。一捧泥土,经千淘万滤、千锤百炼,终成“名品”,登上大雅之堂。而对蔺涛来说,未来将面临新的挑战。

  巅峰起舞竞风流。目前,蔺涛投资建设的占地41亩的“绛州澄泥砚文化园”正式运营,十余种充满民间气息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在此集中展示、体验、销售。身处“澄泥砚珍品馆”,可以欣赏到中国最好的澄泥砚藏品,了解砚的历史与文化传承;置身“非遗展示中心”,可以观看到绛州云雕、绛州木版年画等的制作过程;进入“非遗体验区”,可以发挥想像、亲自动手制作非遗产品,并将此带走作为独一无二的文创纪念品……一园之中,可以探秘非遗传统文化,认知非遗文化的精髓;可以亲自体验制作乐趣,传承大师工匠精神。这是由“观光游”到“文化深度游”的转变,是“文化+旅游”业态的创新。

  在寻访的路上记录成长,在体验的路上传承非遗,绛州澄泥砚文化园投入使用以来,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一批批大师在这里和游客进行常态化的交流互动,新绛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在不断得以提升。

  相关链接:

  蔺涛事迹

  蔺涛30多年坚持一线工作,历尽艰辛,挖掘研制,使失传三百余年的绛州澄泥砚重放异彩并有创新与发展。作品获百余项国际、国内大奖,成为中国同行业第一品牌。他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对澄泥砚传统的成色机理进行科学研究,成为山西省科技厅重点扶持项目。他多次参加“中国砚文化高峰论坛”及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艺术当服务于时代”。蔺涛将传统文化产品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创作出系列红色文化砚台作品,开创了当代澄泥砚制作的新领域,被全国10余家博物馆收藏。2018年他建设的集文化交流、非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绛州澄泥砚文化园”正式运营,彻底实现了非遗文化从单一文化产业到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开启了非遗文化新时期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