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华东周刊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林典誉:丝绸情,中国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png

●达利国际集团执行董事林典誉

林典誉说,“我们的愿景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尚及丝绸企业,以创意革新产业,以线上线下多渠道作为杠杆,以‘互联网+’复兴古丝绸之路,助力发展‘一带一路’,打造具有丝绸文化底蕴、富含社会责任的品牌企业。”

  ■ 李 洁/文 徐青青/图

  “达利认为,丝绸是人民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丝绸寓意着和平与发展,通过它,中国与世界更好地联结,并在创新中展示着时代脉搏。”在不同场合,达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典誉为中国丝绸宣讲。

  达利国际集团成立于改革开放的起始之年1978。作为港资企业,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契机,公司创立伊始就把根深深扎在了祖国。

  那是一次美妙的相遇。40年风雨兼程,达利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成为改革开放之路的探索先锋之一,有力地推动中国丝绸产业走向世界,参与了香港经济腾飞,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

  如今,以中国为基地,达利的发展足迹遍及美国、英国、意大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丝绸与世界间架起一道桥梁,达利希望为传统丝绸注入“创新、创意、创造”的灵魂,让世界看到,最好的丝绸在中国。

  ▲创新丝绸之路

  1978年,达利国际集团由林典誉的父亲林富华创办。那一年恰逢改革开放,大批港商跨越罗湖桥,奔赴内地,兴业投资,兴教助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从此,“港商”成为一个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者”。

  当时,许多港商源于对家乡的情意结,怀着赤子之心北上投资设厂,带动了内地制造业的兴起与繁荣,达利国际也在其中。

  那是一段艰难的拼搏岁月。质朴的工人们在制度不健全的工厂里日夜苦拼、加班加点,为的是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那一股精神令林富华深感佩服。推广中国丝绸文化的远大理想也在那时树立。

  40年艰苦创业,从深圳出发,沿着中国丝绸的发展路径,达利国际将根深深植于祖国大地,将生产总部搬到了杭州。“丝绸代表着中国文化,虽然我们是港资企业,爱国的心都是一样的,要把丝绸带到世界。”在父亲的影响下,13年前,林典誉进入达利国际集团工作,用创新赋予丝绸新生。

  如今,在达利(中国)这片以现代时尚厂房为经,以丝源之古桑为纬,将旅游与工业嫁接、生产与营销结合的达利丝绸工业园内,达利人正带着历久弥新的经典韵律,将现代丝绸优雅、柔美、精美的韵味演绎得完美且不凡。2018年,仅达利萧山基地的税收贡献就达1.3亿元人民币。

  过去数十载,达利编织了千万里,与合作伙伴不断创造了成功,以时尚连接许多世界顶尖的品牌,以丝绸编织了许多梦想。扎根在中国的达利国际集团为何能闪耀在世界的舞台?林典誉说:“靠的是创新驱动!”

  “走出去”是达利创新突破的第一步。改革开放之初,达利就在美国、意大利、英国建立销售分公司。同时在中国内地建设丝绸的生产基地,为国际零售品牌提供丝绸、流行面料及成品,产品涉及丝巾、领带、时尚服装、家居服、家纺及丝绸礼品等等。

  过程中不断创新与改革丝绸,达利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为丝绸赋予新的生命力,既保持了丝绸古典韵味,又迎合现代的需求。1988年,达利就率先实现了砂洗丝绸、真丝重绉和绢丝针织的创新发明,引领中国丝绸整个产业链的品牌提升和发展,推动中国传统丝绸产业迈向现代化、时尚化、国际化。

  另一次突破在2007年。当时,集团做出发展重点调整,集中到丝绸面料创新、创意上,并且邀请了十余人的意大利技术专家团队参与技术创新,林典誉负责中方和意方人员的沟通与协调,确保技术创新的执行。

  当意大利的浪漫遇到中国的古典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林典誉说,这是一个融合新生的过程。

  意大利的创意表达在全球享有美誉,很多设计到了艺术级别,在面料设计上同样细致入微,常常是不计成本在做。相对来说,那时候的中国服装产业就要传统许多。林典誉试图在商业价值和工艺创新间找到平衡点。几年磨合后,达利的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完成了供应链的升级。

  第三个节点便是当下——通过科学化的管理,融合两化,信息化及自动化,提升达利的效益。与此同时,在达利完善的供应链、销售网络、全产业链的基础上,围绕丝绸产业,融合科技与创意的睿创世界应运而生。

  “如果你去问欧美大大小小的时尚品牌,最好的丝绸可以在哪里找到,他们一定会提起达利,今天如果去问中国时装品牌最好的丝绸供应商,我相信也会提出达利。”

  能够自信地说出这番话,林典誉归功于改革带来的发展契机,“这就是供给侧改革,一方面以创意提升价值,另一方面以技术产生效益,平衡中得出新丝路。”

  同时,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为达利的发展提供了土壤,40年来,达利将所有的利润用来扩大其在内地的发展,累计投入超过30亿人民币,“办企业,我们带着丝绸情、中国梦,希望打造出丝绸与时尚的全产业链,让世界丝绸看中国。”

  ▲达利的情怀与使命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重大活动中,达利国际集团担当重任。

  2008年北京奥运会,达利设计与制造的丝绸成为丝绸类产品特许经营商,在奥运会上代表中国丝绸亮相,让中外来宾爱不释手。

  2014年APEC会议,21位国家元首携夫人身着汇聚“传统与创新”的“新中装”亮相水立方,写下了永恒经典的一幕。精致、典雅的中式服装令世人为之赞叹,而这些华服的面料提供者正是达利国际集团。

  2016年G20峰会,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杭州。达利再次登上世界的舞台,为国家元首及6000名中外记者送上了一份承载着中国文化,

  杭州底蕴,达利情怀的国礼丝巾礼品,而所有国礼的创作设计与制作均出自达利国际集团旗下品牌“舒尚佳绫”。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达利国际集团把古老的中国丝绸文化推广至全球,助力传统企业转型,提升丝绸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正如林典誉所言,达利做丝绸带着家国情怀,带着传承的使命,“达利以弘扬丝绸文化,重振丝绸辉煌为使命,目标成为一家能代表中国时尚的企业、代表中国丝绸的企业、代表中国文化的企业。”

  要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达利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以环保为例,达利建立了大型的废水处理厂,并达成废水处理后回用,减排50%的废水。为了进一步解决废水处理厂耗电的问题,林典誉提出并落实完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入国家电网,实现真正的再生用水及再生能源的生态制造。

  光是污水处理和太阳能发电系统,达利就投入了4000万,“不仅仅是在丝绸制造上,在环保领域,我们也希望成为典范。”早在2006年,达利就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光伏发电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以及碳足迹等绿色环保节能项目,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评为“中国环境保护示范单位”和“绿色模范企业”。

  产业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2009年初,达利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达利女装学院,实现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填补了相关专业院校的空白。“我们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在学校里,学生能学到做版型、裁剪,也有从构图输入到电脑合成这些非常专业的课。”林典誉说,通过学院的窗口,希望传达给社会这样一个信号:丝绸文化需要传承。

  与此同时,达利国际还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丝绸产业的发展动向——寻求自我突破,复兴中国丝绸之路。

  当很多丝绸企业都放弃了工业的部分,转向三产,达利却坚持将实业做大。“祖国支持外资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对我们来说是强心针和定心丸。我们的产业布局正好位于杭州湾和粤港澳湾区,达利将扮演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架起一座桥梁,促进双湾合作。”

  延袭对生活的热诚,对艺术的感悟,对全球趋势的洞察,达利要把丝绸的根深扎中国,把情怀送到远方。

  林典誉说,“我们的愿景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尚及丝绸企业,以创意革新产业,以线上线下多渠道作为杠杆,以‘互联网+’复兴古丝绸之路,助力发展‘一带一路’,打造具有丝绸文化底蕴、富含社会责任的品牌企业。”

  创新中国丝绸之路,达利国际集团托付了全部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