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中石油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第二民爆工程队两位女工
野外油气勘探单位多以男性为主,然而,在中石油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第二民爆工程队的104名员工中,却有几名常年坚守在不同岗位的勘探女工。
雨中造访丁小英
“要不是今天下雨,我这会儿还在测线工地上。”7月11日下午3点过,笔者一行在四川省金堂县平桥乡石栀子村一农户家,见到下药女工丁小英时,中午稍停的雨这时又“哗哗”下了起来。
“丁小英是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第二经理部现今唯一一名坚守在一线岗位的女工。”队长柴小瑞、党支部书记杜阳君的介绍,激发了一定要采访这位女工的强烈愿望。
身高不足1.6米、身材纤瘦的丁小英貌不出众。她的个人履历也十分简单:1972年7月出生,1994年12月参加石油企业工作,在炮班一干就是10个年头。2004年,队领队考虑她一直在劳动强度比较大的岗位,当时她的孩子也很小,就安排她到了GPS测量组。一年下来,她找到队领队说,干这份工作不习惯,还是要回到炮班去。队领队拗不过她,只得准许她的要求。就这样,她回到炮班一干又是14个年头。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是什么力量支撑丁小英在野外勘探一线岗位一干就是25年?
“既然做了这份工作,我就要尽力把它做好。”回答十分朴实简单。而这朴实简单的背后,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与奉献。1999年孩子出生后,她申请野外女职工哺乳期留职休假,只在家带了6个多月小孩就上了一线。之后,小孩一直交给了父母,而她从来没有因为小孩的事耽误工作。
近年来,年迈有病的父亲需要照顾,她与丈夫商量,又把父亲送进了养老院请人护理。今年6月,孩子高考,问妈妈回不回去,当时队领队也同意她回去陪孩子几天,但这会影响工作,思来想去,她坚守岗位。
前几天女儿要去旅游,又问她去不去陪陪,她说工作忙,走不开。对待工作与家庭,桩桩件件事,在丁小英那里,却体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怀——坚守一线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而且,一干就是25年。2011年,丁小英被评为西南物探公司的“三八红旗手”。
清晨随行龚德惠
笔者7月12日晚上与龚德惠相约,7月13日要现场采访她的工作。清晨5点过,雨后初晴,月光清冷,当5点30分达到民爆队设在成都市天府新区龙泉洛带镇的驻地时,已有一些员工在食堂用餐。10多分钟后用餐完毕,她径直走到每天乘坐的民爆物品运输专用车边。此时,汽车驾驶员蒲东风已做好出车准备。时针指向6点,夜幕慢慢拉开,迎着黎明的曙光,龚德惠和她的同伴们出发了。这是她今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二)与同伴结束春节休假出工的148天。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笔者在一个先前约好的路口,等到从民爆库房出来的龚德惠,跟随她们的车前往工地。又是接近一个钟头,到达发送点,第一个领取的是一名叫王进的员工。现场架设视频录制仪、开锁、记录所发民爆物品编号、领取人员现场确认签字,领取人员现场照相。这些基本程序做完,又赶往下一个发送点,她这天要为6个组送发民爆品。
“每天送得最快的,可以在12点以前,一般多是午后1点过或两三点钟,也有四五点钟都没有送完的。那是前段时间在另外一个靠近贵州大山区的项目上,那里的山太大了。”
“每天把药送完,要及时把班报用手机照相发给项目上专门建立的微信群。有时山里没有信号,就要到地势稍高、有信号的地方发。每天晚上,要从微信上收取第二天的民爆物品用量和送发点。早上起得那么早,晚上10点钟一定要上床睡觉,这才能保证有起码的休息。”
“野外勘探,苦点累点没啥,做了这份工作有一份责任,就是亏欠家庭太多。我的孩子刚满两岁就丢给了父母,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我们两口子都在野外,哪有时间和精力管家里和孩子的事。今年春节还没有过完就出工了,上半年单位担负的5个项目,我全都上了。”
眼前这位身材清瘦、体现在面部紫外线接收较多的女性,让人顿生敬意。从1993年12月参加石油企业工作,她干了10年测量工,10年爆炸工,之后就是民爆物品押运员。转眼26载勘探岁月,她都坚守一线。队领队说,她是物探第二经理部目前唯一的民爆物品女子押运员。
勘探女工丁小英、龚德惠20多年如一日,坚守野外勘探一线岗位的平凡之举,让人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进步与发展中,有她们艰辛的付出与汗水,我们应该为她们记上一笔。
(文/周静 杜阳君 图/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