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下井矿工少了 效益更好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在煤炭资源开发中,中煤新集刘庄煤矿立足于装备和管理升级,加速推进生产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四化”建设,实现了地面对井下工作面一键启停、井下关键岗位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煤炭智能开采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井下现场作业人员。

  在刘庄煤矿,笔者乘坐井下“小火车”,沿着干净整洁的巷道行进1500米左右,来到刘庄煤矿171306工作面。在这里,自动化工作面正在开采。

  刘庄煤矿综采二队队长陈鹏告诉笔者,这个工作面实现了生产循环自动化,采用进口德国的艾克夫SL500AC采煤机,国产的ZZ13000/27/60D型液压支架,应用了蒂芬巴赫电液控系统和KJ90N型监控系统等先进设备。在回采过程中,DH-L800型卧底机的应用,成功解决了机巷卧底难题,提高了卧底工效,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日均减少人工18人,最高日产量达3万吨,最高月产量64万吨,具备了年产500万吨以上的水平。

  智能开采,更安全高产高效

  刘庄煤矿坚持科技领先战略,矿井坚持智能化的超前配置理念,采煤工作面实施全自动化开采技术,成功地实现大倾角、大采高、超长面宽俯斜综采。矿井自动化工作面,实现井下泵站、胶带顺槽皮带机、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以及液压支架的设备状态进行监控、集中控制,并通过现场的高清摄像头对设备的实时工作状态进行全程监控,实现了减人提效。

  笔者了解到,该矿还升级改造矿井集控中心,井上下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设施。通过工业以太网网络传输,满足海量测点数据、高清视频数据的接入和传输要求,并通过移动终端实时监测井下“人、机、环、管”等各类信息,形成了完善的网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存储系统。井下瓦斯、CO2 、CO浓度、风速、温度、主要设备馈电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安全生产“一张图”有序推广。刘庄煤矿正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煤炭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掘进提效,从被动转向主动

  “地质条件、辅助运输、掘进装备等,一直是制约立井生产的技术瓶颈,因为掘进负责开拓巷道,只有巷道形成后才可以拓展采区完成围面工程进行采煤。”刘庄煤矿总工程师倪先杰这样形容掘进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刘庄煤矿聚焦煤炭回采“卡脖子”技术难题,以突破煤矿高效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瓶颈,坚定不移地推进掘进机械化,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突出优势,优化技术方案,创新掘进施工工艺,提升掘、支、护及后配套装备,制定激励考核政策等措施,提升掘进效率。

  为提升巷道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适应现代化矿井发展需要,刘庄煤矿释放科技能量,大力运用新技术、新装备,安装了集电控技术、安全保障、视频监控技术、信息化技术等于一体,远程可视化皮带机,实现了煤矿掘进由机械化向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飞跃。在岩巷头面建立矸石仓,集中出货,有效实现煤矸分流,保证了掘进头面连续出货,同时也减少对煤质的影响,实现煤矸“共用系统、分时运输”;在171306面瓦斯抽排巷施工采用综掘机+皮带机+单轨吊方式,有效解决了巷道大坡度穿层施工、打运和出矸系统复杂等难点,有效提高了单进水平,月度最高进尺达到306米;在151105胶带顺槽和131302轨道顺槽创新应用“掘进机施工上台阶+液压锚杆钻车+卧底机施工下台阶”快速掘进工艺,降低巷道初期掘进施工高度,既保障了掘进期间施工安全,又提高了施工进度,使得151105工作面较预期10天贯通,采用单轨吊整体打运支架配合转向平台的方式安装液压支架较传统安装工艺提前约15天,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151102工作面回撤期间,采用综掘机刷扩较传统人工刷扩方式提前10天,减少投入约三支生产准备队伍。

  中煤新集刘庄煤矿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做好煤矿智能化顶层设计,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工作,通过加快推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集约、高效、经济地开采煤炭资源,矿井从近万人减少到现在的4500余人,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井下现场作业人员。(常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