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1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煤新集公司板集电厂再创国内新记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余克平 崔雷雷

  截止到5月23日,中煤新集板集电厂1号机组实现1000天“零非停”,创国内百万千瓦级机组“零非停”最长天数记录,累计完成发电 279 亿千瓦时。这是继基建期创造了多项国内及行业记录之后取得的又一骄人成绩。

  人员精干高效是实现“零非停”的前提

  板集电厂现有10个部门,仅有员工212人,平均年龄33周岁,本科以上学历占83.8%,部门精简,人员高效。坚持党管人才自主培养核心员工,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目前,80后占中层管理人员 61%,“85后”员工几年前已经走上部门副主任岗位,“90后”优秀大学生员工,已从集控巡检走到集控主值岗位,为新集公司电力发展储备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优质基建质量是实现“零非停”的基础

  板集电厂一期工程创造了10项全国之最、7项安徽省首次,催化了14项发明专利、34项应用型专利,其中全负荷脱硝技术解决了电力行业多年难题。工程造价、机组发电标煤耗、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远优于国家标准,实现废水零排放,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19项,并先后荣获了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国家安装行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项——“中国安装之星”,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为机组长周期“零非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规范管理是实现“零非停”的保障

  安全管理全面加强。板集电厂以“安全七无”为目标,实行“公司、部门、班组、个人”四级目标控制,践行“零涉险、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的“四零”理念,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安全班组、风险预控体系和安全文化“四大安全工程”建设。强化安全精细管理,始终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从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从严、从实、从细狠抓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筑牢安全生产事故防线,巩固安全基础。加强“党管安全”,深入开展 “党员每月安全之星”“党建示范班组”“人人都是安全员”等特色活动。注重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实行部门点检、专工以及公司中层干部安全管理述职,并全面推行员工岗位晋级前安全素质测评,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经营管理靶向精准。板集电厂修订了2019年月度绩效考评细则(试行),召开月度经营分析会和绩效考评会,深入开展对标工作,梳理短板,制定措施,真正形成生产经营、安全、党建考核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坚持以“零非停”为着力点,制定行动方案,严格落实迎峰度夏、度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点防控,确保生产和基建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向非停宣战,提高设备可靠性。

  设备管理平稳可靠。板集电厂设备实行核心管控、充分外委的管理模式。制定了《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标准》,点检按A/B角进行相互补充搭配,加强对外委单位的专业管理。认真落实设备点巡检制度,加强设备消缺管理,强化人员到岗到位和夜间值班管理,严格设备缺陷24小时消缺要求,及时消除了各类设备隐患,保障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检修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根据设备状况和检修规范,做到应修必修,同时做到不欠修、过修。

  技术管理创新支持。板集电厂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通过与电力科研院所合作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提升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监督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技术攻关,增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系统和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点,不断提升机组性能和设备可靠性。突出重大检修作业的技术监督,重点解决了空预器漏风率大、2号机组给水泵汽轮机封间隙大、炉管频繁超温、锅炉受热面磨损大、化水超滤反渗透结垢等问题。

  运行管理敬业求实。板集电厂运行管理采取大集控方式,科学配置主机和化学运行人员,灰硫和输煤系统运行外委。首先加强技能培训,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手段,如专业技术讲座、座谈会交流等,提高运行人员素质。其次,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规范巡检路线、时间、标准、内容,对异常设备及时调整巡检时间和标准,采取特巡方式,确保机组安全运行。最后,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对于设备缺陷或异常问题,及时地针对现场实际制定相应专业措施,确保准确操作。

  (注:“非停”指发电机组的非计划停运,是衡量发电企业设备健康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零非停”是最大程度降低人员和设备安全风险,确保最大限度地完成发电量指标,提高单位发电量效益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