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瑾


5月19日,全球最大的茶叶盛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闭幕。博览会期间,记者穿梭在茶博会的展厅中,深感我国茶品类的博大精深,茶产业的蓬勃朝气。透过千余家参展商,感受到茶产业最新的发展方向。
趋势一:高品质茶受追捧
“来尝尝吧,我家茶是有机的。”泡茶的茶艺师们往往会将自己最突出的优势首先告知观众。
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逐步升级,有机茶、高山茶、古树茶,越来越受到茶爱好者们的青睐。
福建福鼎市恒春源茶叶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何川告诉记者,恒春源是福鼎第一批运行有机茶基地,并通过了欧盟、美国有机认证。有了这个招牌,企业在出口和内销上都具备了突出优势,市场认可度很高。
湖北恩施的鹤峰地处北纬30度,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优质茶产区黄金纬度带。目前鹤峰茶园总面积39.5万亩,通过有机认证和转换认证的茶园达8.5万余亩,其中达到欧盟有机标准的近万亩,有机认证规模居全国第一。
云南特古茶山联盟总负责人马宝强表示,特古就是应市场对古树茶所需而生的。“我们的创始人团队都是来自于几大古茶山的茶农,亲自把关,确保特古只做真正的古树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在径山茶的展位上,写着“好山好水好生态,径善径美径山茶。”的大牌子清晰可见,不少茶爱好者聚集在这里品饮。
趋势二:好茶还需好品牌
名茶还需有名牌。做强茶品牌是产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本届茶博会专门安排了四个品牌互动区,前后将组织80余场品牌推介活动,其中不少都是历史名茶。
近年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海内外声名鹊起。我国培育了一批大型茶叶集团,产加销一条龙的企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其中,规模以上茶叶企业1600多家,比2005年增加1000家。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中国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开幕致辞中专门提到品牌的力量。他指出,本届茶博会首次开设了扶贫专区,专门展示贫困地区茶叶品牌。贫困地区茶品牌建设论坛是落实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的有效措施。品牌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了脱贫攻坚。加强贫困地区茶叶品牌建设,是品牌强农的重要内容。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更加突出质量立茶、品牌强茶、文化兴茶。
趋势三:产品创新势头强
不同水温冲泡不同茶类,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云南一家滇红在调整工艺后,主打“冷水泡茶”,口感还格外香甜,很受市场欢迎。
随着市场和科技的发展,不仅传统茶饮在升级,茶产业的三产融合也越来越“火”。速溶茶、茶饮料、茶多酚、茶氨酸、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新产品势头强劲。
据介绍,2017年,我国即饮茶饮料产量已达1500万吨左右,速溶茶、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提取物产量超2.5万吨,累计消耗茶叶原料约15万吨,提高了茶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
同时,茶消费逐渐年轻化、多元化。据阿里巴巴、网易等电商平台统计,茶叶电商年交易量达上百亿元。茶业特色小镇、茶庄园、茶叶田园综合体……茶产业正从单纯的农业产业,向生态、健康、休闲、生物产业等多个方向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