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4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天府新区聚焦新经济产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慧颖 图/文

2.jpg

●兴隆湖畔

  站在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厅观景台处远眺,仿佛进入天空之境,蓝天白云倒映在湛蓝的湖水中,城市建筑镶嵌在湖边,绿道游走在其中,这里城市和公园相拥,充满朝气。

  据四川新闻网消息,短短5年,四川天府新区从一个“初生的婴儿”快速成长为了“青春少年”,一直在“公园城市”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向前。从规划之初,便确定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发展底图,“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新经济发展也成为天府新区的发展亮点之一,截至2018年底,天府新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万亿元、年均增长9.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8.4亿元、年均增长16%,累计引进重大产业项目590余个、协议总投资突破1万亿元。其中,仅2018年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4.1亿元,经济总量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五。

  织造能源互联网 推进高质量发展

  兴隆湖畔,新经济企业在这里应运而生。天府新经济产业园是为企业提供总部办公区、孵化器、金融中心等功能的复合型滨湖办公空间。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启明星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商汤科技等大批企业和机构受到吸引,纷纷落户于天府新区,注入全新活力。

  “我们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3月,是清华大学和四川省共同创建。现在共有30个研发团队,323名优秀人才。”兴隆湖畔,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介绍道。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主要开展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前沿研究和产业培育,打造人才汇聚平台、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高地。已形成了27项核心技术,64项科研成果,156项专利申请。

  “我们主要是打造三个生态,绿色生态、技术生态和产业生态。四川省清洁能源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有丰富的水电资源、风光资源,整个组合起来电力装机在82%以上。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资源禀赋。我们希望用这些优势的清洁能源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通过打造这样的平台,聚集各方面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打通原创技术和工业产品之间‘最后一公里’。”高文胜表示,过去不同能源是独立运营的,未来,终端用户都会提供最终的能源服务,“我们希望能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最终实现能源的共享,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目前,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也和天府新区的多家企业均有合作,能源互联网正在织造。

  何为高质量发展?在高文胜看来就是与生态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是什么?在众多科研项目中,目前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在天府新区就有一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落脚地。“这个项目主要对应的是绿色资源灵活有效运用,主要针对城市级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包括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居民用户等场景应用。“现在电动车的普及,未来就会遇到一个问题:电池的储电能力下降怎么来处理成为一个问题。”高文胜介绍道,电动车里的电池其实是重要资产,当车载电池不能再在电动车中储电使用时,便将电池取出汇集在一个设备中,变成一个储能站。在电网谷值时期进行充电储能,峰值期供场景使用,这样梯次利用既将电池的价值链条进行了延伸,又缓解了电网在高峰时期的压力。“以这栋办公楼为例,通过这个储能系统控制,2018年耗电量比2017年降低了24%。”

  据了解,这个储能系统将电池的储电能力基本消耗到10%以后才会彻底不再使用。那么就又涉及到电池的回收,即电池的后处理,“这也是我们的团队正在研究的项目。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对产业生态的全生命周期要作出充分的预前判断和分析,在之前就要做好充足的技术准备。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科学化的态度和方式。”高文胜说到。

  培育“独角兽” 激扬新经济

  湖畔另一侧,去年落户天府新经济产业园的AI技术公司——成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楼里,人脸识别、手势识别、辅助驾驶等AI技术在体验区引得每一位到访嘉宾赞叹高新科技的神奇。作为“独角兽岛”首个“独角兽”企业,目前成都商汤业务已涵盖智慧城市、智能硬件、交通、地产、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范围辐射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新疆等多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布局人工智能基础算法研究、构筑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研发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四川市场非常值得投入,天府新区更适合我们公司的发展,有着很好的营商环境。未来成都商汤会加大发展幅度,助力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人工智能高地。”商汤科技董事长助力李雨杭表示。

  在天府新区建设发展历程中,始终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担当公园城市首提地历史责任,借势自然山水,系统推进城市森林华建设,加快构建“公园体系+三级绿道+公园社区”的公园城市骨架,实施了兴隆湖、天府公园、鹿溪生态湿地等一批重大生态项目,围绕“15分钟生活服务圈”大力推进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建设,构建组群布局、生态宜居的城市框架,形成林湖串联、蓝绿交织的大美形态,推进了人城境业的高度融合。

  聚焦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立足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着力构建以新经济突破发展为带动,以总部经济、会展博览、高技术服务为支撑,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有机融合的“1+3+N”产业体系,规划布局天府中央商务区、成都科学城、天府文创城三大功能区,按照“产业生态圈”发展思路,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引进商汤科技、安谋中国、紫光芯城、正大中国总部、华谊艺术小镇等重大产业项目241个,总投资突破3600亿元,持续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在成都科学城布局11平方公里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独角兽岛、天府智慧岛、天府无线谷、天府数字港等数字经济产业载体,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和5G产业,引进中科曙光、云从科技、阿里云等重大项目80余个,数字经济在天府新区呈现出集聚成链、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新经济产业在天府新区蓬勃发展,跳动着强有力的经济脉搏。天府新区将继续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