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都慢文化 宽生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成都的“安逸”就漫延在城市的宽生活中,让我们沉醉而不能自拔。

  徐代军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人们到这里心地自宽,流连忘返。从李冰治水,让都江堰的江水千古滋润宽广的成都平原开始,2000多年的时间里,蜀国文化在这座城市成长与发扬光大,生生不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进川蜀道的狭窄艰险,与到达成都后的宽广闲适,形成鲜明对比。在成都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中,掩映着历久弥新的“慢文化”,并成为这个城市的标签。

  “慢文化”,在影响这座城市崛起与成熟的进程中,不但传承了历史的厚重,更彰显着现代的繁华,让这座城市越来越具有国际影响力。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2018》显示,成都在全球300个大都市经济运行表现指数榜单中位列第三位。

  古时候,生活在成都这片热土的人们就对生活很热爱,这也带动了经济的繁荣,“扬一益二”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成都平原的人们也追求自然恬淡的生活,乐于与自然为伍。因此,在各大诗人的笔下,成都的味道也各具千秋。李白在《登锦城散花楼》诗中吟道:“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楼,如上九天游。”杜甫在《春夜喜雨》中说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的“慢文化”从古至今,都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开放。城里的大街小巷,三三两两的人群,可以走小径,领略古朴的苍天大树,也可以欣赏到庭院内的修竹,还有门廊的雕花,亦或是一盆精致的盆景。总之,在出处洋溢着“巴适”感觉的成都,你不会觉得世俗的躁动与不安,栖居于此,反而可以身心放松,弄一弄菜园,喝一杯盖碗茶,侃一侃邻里友情。可以说,成都的“慢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一种典范。

  成都不仅给出了“慢文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认知,而这种认知在杜甫《赠花卿》一诗中有突出表现:“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成都的“安逸”就漫延在城市的宽生活中,让我们沉醉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