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犀浦镇犀浦辖区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共产党员、副教授张驰,年仅40余岁,是一个典型的川东小个子男人。张老师个子不高,心胸却很大,他把自己二十年来收藏的2000余件古玩家具、古服戏装、古书字画等藏品无偿地奉献出来,用作对大学生、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企业员工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载体。
■ 周安才 冯滔
收藏路上多艰辛
1977年2月,张驰出生在四川达州宣汉县一个偏僻而贫穷的山村。张弛的父亲在外工作,作为“半边农”的母亲一边带6个兄弟姊妹参加农作,一边还要洗衣做饭、操心孩子们的学习。在艰苦环境锻造下的张驰,从小便立志要发奋读书,勤奋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孝敬父母、造福乡亲。1995年,张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1999年7月毕业分配到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当了一名大学教师。
当他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那一双双孜孜以求、求知欲渴的眼睛时,张驰这样告诫自己:“教师的职责除了教学生如何做人以外,更多的是把最多的知识、最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来他们才能有足够能力和知识储备去奉献国家、报效国家。”
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从那以后,张驰便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独自一人背上行囊,带上干粮,到四川的宜宾、雅安、南充、绵阳、乐山、眉山、峨眉、自贡等大山里、丘陵中,走村串户,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玩家具、古装戏服等古玩品。饿了就啃口冷馒头,渴了就喝口凉开水,困了就在路边打个盹……鞋被雨水打湿了、鞋底被树枝扎透了,他就提着鞋,打着光脚在收购的小路上一步一步地前行。20多年来,他走了四川近200多个乡村1000多户人家,趟过大小河流50多条,翻过大小山脉100多座,徒步行路近1万公里。其间,他骑烂了4辆单车、3辆电瓶车,开废了一辆“北斗星”汽车,淘得太师椅、笔杆椅、圈椅、玫瑰椅、翘头案、卷头案、平头案、供桌、琴桌、香案古戏服、古陶瓷等2000余件。
在“淘宝”的历程中,2000年的夏天,他在乐山犍为县双溪乡下淘到一对“撑弓”,撑弓上面雕刻着杨家将里面各色戏曲人物。该撑弓上的人物形象逼真、威武勇猛、栩栩如生,非常少见,文物价值极高。当时,对方要价3000元,张驰认为要价太高,自己无力承受。为了这件“宝贝”,他前后三次和主人协商都均未成功,但是又不忍心放弃这么好的收藏作品,最后好不容易向朋友借足了3000现金,再次急急忙忙前往取“撑弓”时,对方已于两日前将撑弓卖给了出价更高的买主。这样的结果使他非常后悔、非常失望、非常难受,回到家里闷闷不乐了很长一段时间。
一路感动伴他行
“在几十年的古玩家具收购中,虽然吃了很多苦、遭受了很多罪、受了很多气,虽然诸多心酸事难以言表,但还是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张驰讲述了感动他的第一件事——
十五年前一个冬天的上午,经过三进三出和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张弛终于在四川绵竹的一个偏僻山村,淘到了一件明清时代的古家具大花千工床。这个床光柱子就有10根,足足有一间房屋那么大。当时收购时,绵竹的乡亲非常好客,主动给他端开水,热情为他煮米酒和煮荷包蛋,当他要付钱时,村民这样回应道:“收钱就不亲热了!”就这样朴素的一句话,让张弛倍感温暖。这个偏僻的山村根本不通公路,要把收来的古家具一块一块地拆下来,再一块一块地搬到有公路的地方装车,至少要走5华里羊肠小路,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村里上到70岁的大爷、大娘,小到读小学的学生,30多个人拿的拿、搬的搬、抬的抬,硬是把大小100多块配件一件不落地搬到了公路停车的地方,最后没有要一分钱工钱。
第二个让他感动的就是他的妻子。2012年夏天,他在雅安淘到一架清代千工床,该床做工精美,工艺考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见到这架千工床,他喜出望外、爱不释手,当时高兴得恨不得扛起就走。但当听到对方要价15万元时,他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因为这个数字对他们家来讲,简直是天文数字。心想:“妻子在一家私人幼儿园上班,整天就像母鸡带小鸡一样地辛苦,因为长时间与小朋友说话,喉咙发炎、嗓音嘶哑。与妻子结婚这么多年,从没有给她买过好吃的、买过好穿的,一家三口至今还挤在一套只有70平米的房子里……这么大的数目到哪里去找呀!”
回到家里,张弛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吃饭不香、喝汤没味,晚上一闭上眼睛想的就是那架“千工床”。细心的妻子看出了他的心事,温柔地对他说:“既然是珍品,既然你喜欢,那你就把那个‘宝贝’买回来吧。至于钱,我们向亲戚、同学、朋友借嘛,有钱了再慢慢还。”为了让张驰开心起来,妻子还故意风趣地补了一句:“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嘛!”然后,莞尔一笑地抓起电话就给娘家父母打电话借钱,张弛当时就差点落下感激的眼泪。
捐赠珍品圆梦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驰收集的藏品越来越多,到2010年的时候,藏品已达1000余件。他在团结镇租了一栋两层约500平米的农民自建房,将这些“宝贝”存了起来。他说:“这一切的付出都只为圆一个梦想——为了家园情怀而收藏祖国的‘昨天’,为了圆心中梦想而收藏中国的‘回忆’。”于是他决定把这些收藏作品展示出去,让更多人能够通过中国古家具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在哪里去找一个适合展出的场地呢?”他再一次地被难住了。
2014年,张驰得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拟创建文化类博物馆”的消息,他赶紧抓住机会主动找到校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表示愿意将自己20年来收藏的1000余件古家具、古戏服装等藏品奉献给学校。张弛提议学校成立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明清家具博物馆,作为外国友人、友邻学校、本校师生、社会公众参观和本院学生教学用的平台。他的想法,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当即表态将学校图书馆四楼约1000平米的场地提供给张弛开办“臻古堂家具博物馆”并免收房租费、免收水电费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都郫都臻古堂家具博物馆”已成为全国第一家高校古家具类博物馆,也是西南地区第一家高校“民办公助”博物馆。该馆还是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市社科普及基地、成都市版权服务工作站和郫都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弛创办的“臻古文创”项目连续三年参加了“成都创意设计周”、“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北京旅游商品暨旅游装备国际博览会”、“成都质造”品牌联展、“日本东京传统艺术展”、“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展览展会。
文化传承受称赞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 张驰非常庆幸地对笔者说:“看到这些古色古香的古家具,主要源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四个选择’——选择从艺:理想,有了现实的土壤;选择从教: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古家具收藏: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博物馆在面向公众开放的过程中,张驰为了让参观者能更多、更好地了解博物馆藏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为了使本学校的学生能有一个实践锻炼的岗位,他组织成立了博物馆志愿讲解团队。这些志愿者讲解员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导游、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学生们通过讲解实践锻炼,不但得到了知识储备、能力锻炼、水平提升,而且还找到了展示个人才华的广阔舞台。2016年,蒋瑶同学在参加全省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获得金奖。
张驰寄语同学们:“我作为高校的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大学副教授,有责任、有义务做好传统文化传播工作,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你们毕业后,也同样要有这种责任、这种担当才行。”2016年、2017年、2018年张驰连续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创新创业是”、“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得省级二等奖1个,省级三等奖3个,有5项获市级优秀奖。去年张弛本人还被郫都区评为“新乡贤”、成都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近年来,“臻古堂家具博物馆”吸引了犀浦树德学校、犀浦实验学校、大田学校等多个学校的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并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犀浦多所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前来参观,从小培养文化自信;更有社区单位职工、小区居民前来参观学习。五年来,博物馆共计接待中外客人参访人数高达10余万人(次)。去年8月,北京航空旅游学院参访团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评价道:‘臻古堂家具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典范’”。“新浪”、“网易”、《光明日报》、《四川日报》等几十家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也相继对张驰和他的“臻古堂家具博物馆”作了报道,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成都广播电视台等电视媒体还对“臻古堂家具博物馆”和张驰进行了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