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张玉霜:黄浦江畔能工巧匠的“三创”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鄢博

  仲春时节,申城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上海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正进行着一场“速度风暴”,作为这一创新创意产业主题建设的重要支撑,腾讯滨江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进度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在工程的另外一侧,项目机电总包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机电施工前期资料。其中以项目执行经理张玉霜为首的深化设计团队最为显眼,任务也最为艰巨。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在华东区域的总部,业主对履约和品质有着极高要求。为此五局安装上海分公司派出了以张玉霜为首的深化设计团队,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业主重托,为再次在黄浦江两岸滨江核心区打造精品而努力。

  对于张玉霜而言,这是他再次来到黄浦江畔参与上海市重点工程建设。2011年加入五局安装以来,他所参与的第一个工程——陆家嘴滨江凯旋门就在黄浦江畔,该项目揽获了包括鲁班奖、申安杯在内的所有区域重要工程奖项,也在张玉霜心中深深烙下了打造五局安装精品工程的初心。在随后的安装历程中,他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创造了多个佳绩,斩获多项省部级和局级荣誉,获得了上海市静安能手,上海市静安区先进创新工作室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五局安装黄浦江畔的“三创”能手。

  “创业”背后的专业支撑

  “创业”原则,以中国金茂这一重要业主为例,短短五年内,五局安装上海分公司在华东区域已经承接了6个金茂府项目,并在2018年初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深厚的合作关系起源于2014年开始的苏州方兴项目,该项目是五局安装上海分公司与中国金茂精诚合作的开始。

  该项目拥有12大住宅科技,率先运用循环地源热泵系统、毛细管网辐射系统、24小时置换新风系统三大空调系统,在每个房间都能运用。上千套住宅,繁复的系统,还要面对交叉施工作业繁多、成品保护难度大、系统管线破坏率高等问题,对于当时项目暖通主管张玉霜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张玉霜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决心,从深化设计、技术精研、履约保障三个角度出发,协助项目团队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一期履约,全力获得二期合同。首当其冲的是深化设计和技术精研,为此他成立了自己的首个三创工作室,通过制定BIM培养和科研课题研究计划,力图形成一套符合金茂府住宅的施工范式。

  在深化设计阶段,张玉霜充分运用自己的BIM技术带着项目全员一起完成。在与业主沟通阶段,他组织了一系列讲图会的形式,向业主设计部、工程部相关责任人进行进展汇报。他以3D真实模拟漫游的方式重点剖析了各区域机电管线排布的净空高度和管线交叉碰撞问题等,获得业主肯定。针对新的空调系统,张玉霜在项目成立信和QC小组,带领青年员工做科研,提前完成样板层,探究新系统的施工难点。根据样板层施工期间所发现的毛细管网破坏、冷辐射表面凝露和毛细管网堵塞等问题进行系统攻关,收集大量数据,查阅资料文献,组织座谈交流,最终通过大量实践论证,完成了《辐射式空调系统在住宅楼中的运用》的课题成果,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该课题还获得了湖南省优秀施工工法称号。

  全面普及的降本创效利器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张玉霜不仅喜好钻研和琢磨,更喜欢带着降本增效的视角来思考问题。苏州方兴二期项目中有一分项工程要求安装科技系统空调管道,总长度达7000多米。在当时所需要面对的施工条件并不好,在结构上来说地库无梁柱帽结构,从环境上来说一期地库内机电综合管线安装、调试及验收均完成,管道施工容易破坏原有成品,而最关键的是紧张的工期。由于安装的管道是15-35厘米大口径钢管,工程量较大,面临交房的压力及现场安装环境,系统调试完成工期仅有60天,管道安装工期仅有45天。

  面对传统的施工模式是采用倒链安装,即采取人工吊装的方式完成。但这一模式直接面临到工期、人工、成本三元悖论。即如果要抢工期,即要大量投入劳动力,但遇到了工资、租房等成本制约,而若考虑成本,则工期定然遥不可期。张玉霜通过反复琢磨,决定大胆创新,直接从吊装工具入手,跳开原有的安装模式,新的工法《双叉车顶升组对大口径管道安装技术在民用建筑的运用》也终于应运而生。

  其实这个工法并不复杂,所采取的工具也都司空见惯。在当时,张玉霜将视线聚焦在施工现场常用的双叉车和液压升降平台上。传统的管道吊装主要采用葫芦拉拽,需要人工不停拉升操作实现管道上升,速度较慢。而采用双叉车顶升组的话,两台双叉车将管道提升上去后,依托液压平台支撑,让工人完成最后的安装。通过这一工法,原有施工天数从45天缩短到40天,劳务人均产值是传统模式的4倍,极大提升了施工过程中的效益。

  苏州方兴项目施工结束后,张玉霜及时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还将施工过程中的思考、测试、实践及理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法,并标准化了工艺流程。该工法目前广泛运用在上海分公司各大项目中,成为了全面普及的创效利器。

  持之以恒的创新之路

  自2015年以来,张玉霜和他的“三创工作室”从没有停止过创新,每一年都有成果,每一年都获得新的奖项。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得湖南省优秀管理小组称号,一项省部级工法,两篇论文,一项局级成果,还有多项正在评审当中。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在2017年获得中建五局优秀工程师和2018年获得五局“青年岗位能手”等局和公司优秀称号。

  相较于QC和工法而言,张玉霜在BIM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力。这几年张玉霜和他的“三创工作室”累计获得5项省部级BIM大奖,是中国安装协会BIM技术专家成员,极大发扬了五局安装上海在BIM上的光荣传统。

  张玉霜的BIM之路起源于苏州方兴项目,发扬于上海K2新华路项目。在K2新华路项目,张玉霜担任项目总工,负责整个项目的BIM技术和深化设计工作。不同以往的是,张玉霜跳出了原有单兵作战的BIM设计思路,力图通过培养更多的人形成团队作战模式,向更好更优更多的BIM设计效果前进。他成立“三创工作室”,与小组成员共同了解BIM技术的强大应用,并在前期样板制作环节,做出特色,获得业主满意。在项目前期深化设计和预留预埋阶段,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培训中,按照五局安装“三五四一”培训体系要求进行BIM人才培养,并在项目全面普及BIM软件应用,使项目全员都会BIM,培养出熟练的BIM人才6名。三创工作室成员施泰伦成为分公司BIM重要讲师,并在2018年度申新杯比赛中获得现场实操银奖。

  在强大的BIM团队支撑下,张玉霜三创工作室BIM成效斐然、声名远播。以上海市BIM申新杯为例,新的管理模式下,最终让张玉霜团队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国性比赛中国安装行业BIM技术运用大赛荣获“国内领先(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