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洪鸿
龙山县第三届旅游文化节马上就要举行,县里邀请了不少名人专家,正准备开座谈会。
这天,已从县志办退休多年的老季在家里抽着闷烟,越想越不是滋味,一阵紧张地咳嗽过后,他收拾好桌面上那叠写了很久的文字材料,用文件袋装好,准备出门。
他儿子小季却反锁了大门,不让他出去。
“爸,不要再上访了。”小季开门见山地说。
“我去参加文化节的座谈会,怎么就成了上访了?”老季知道小季心里想什么,老大不高兴。
“爸,人家主办方没有邀请你,实际上也就是不欢迎你,你不要自讨没趣了。”小季认为,虽然老爸从事地方志研究多年,退休后也曾返聘到县志办工作多年,但毕竟不是文化界的泰斗,人家不邀请也是正常的。
“没有邀请就不能去了?”老季指着桌上那份宣传手册说,不是说龙山县旅游文化节热烈欢迎各路文人墨客前来交流,共商文化大举吗?
“爸,你明明知道龙山县这个偏僻落后的鬼地方百业难兴,近年来县政府好不容易把旅游业搞起来,就是依靠这个旅游文化节,这个文化节最大的卖点就是龙头山。县里引进开发商,以龙头山为名建了一系列工程,你要是把它搞垮了,就是搞垮龙山县的经济命脉。”
“什么龙头山,是龙形山!”老季忍不住大声咆哮起来,气得浑身发抖。跟你说了多少遍,他们明明用错了,那不是龙头山,是龙形山!龙形山!
前两届文化节,小季虽然没有亲历现场,但是听别人描述,老爸突然出现在座谈会上口若悬河,大声疾呼,要求县政府悬崖勒马,不能一错再错,把龙头山改回龙形山。那当儿,县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嘉宾、记者济济一堂,场面十分尴尬。县委宣传部花了很大力气,才没让老爸这个意外的风波见诸媒体,否则一定对龙头山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记得你小时候我带你爬龙形山吗?”老季将准备好的那一袋子文稿拍在桌子上,揭开康熙版的龙山县志说,上面确实有记载:龙形山,东起西伏,山势巍峨,形如龙盘,故而得名……“你看,证据确凿!”
小季当然记得,每逢节假日,爬龙形山是每家每户必然节目,一路哼着响亮的歌谣,从龙脚爬到龙尾,再到龙背、龙颈、龙须、龙顶,俯瞰苍茫大地,真有一主沉浮的胸襟。
“爸,县文化旅游局的李局长说了,龙头山这个品牌好不容易打造出来,县里花了很多钱,用了多种宣传、营销手段,才有今天的名气。他们是坚决不会将名字改回来的,但是可以在山脚下另外立一块石碑,介绍龙头山的基本信息、前世今生,然后注明龙头山原名龙形山。这是他们的底线,不能再让了!”
“那也不行!一般的山名可以改。但是龙形山是咱们龙山县的祖山、朝山,也是名山、大山,改了就失去了她的意义,真的对不起祖宗!”老季抬起头,仿佛看到石碑上面那片峭壁深深刻着的铁划银钩,就如脸上一片血淋淋的黥刑……
“爸!”小季也急了,“李局长说了,我在镇文化站工作表现不错,只要你不去闹事,我就能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工!爸,你孙子快上小学了,我等这个机会等了快十年了,你难道连这都不能帮我一把吗?”
这……这……老季看看小季焦虑的眼神和鬓边稀疏的白发,又看看手上那纸皮发黑的旧文件袋以及紧闭的大门。忽然急促地咳嗽起来,到最后,竟然放声大哭。
老季最终还是没去参加文化节的座谈会。他第二天就病了,精神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小季不得不把他送进医院。老季在医院熬了大半年后,终不见好转,便撒手西去。
一转眼,如火如荼的第四届文化节如期而至,主办方信心十足,在各类宣传品上表态:一定要把这次文化节办成历届以来最顺利、最成功的一次。
然而,就在座谈会的当天,一个似曾相识的中年人不请自来,他在座谈会上侃侃而谈,从龙形山的历史讲到现在和未来,当着众多媒体记者的面,态度十分坚决,发出一个主办方十分熟悉的声音:
“龙头山是错的,那是龙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