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叶扁舟驾,冲开镜里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记三湘才子诗人书法家彭天明先生

  ■ 于丹

1.jpg

●三湘才子诗人书法家彭天明先生挥毫泼墨。

  诗歌:山色翠绿荡碧波

  “碧水清清,朝雾濛濛,西子姑娘玉立在湖的中央;山色翠绿荡碧波,岸边细柳舞春风。廊桥飞越,古韵流芳, 宁静的原野,风中弥漫泥土的清香;在水一湾 昨夜渔翁仍在晨雾中惆怅。”彭天明的这首《小西湖晨韵》,在诗歌界富有盛名,颇得流传。

  采访彭天明先生,许多时候,他都在谈诗。他说,诗是他的精神,是他的灵魂。他这一生中,将很多精力都用在了对诗的创作与研习上。

  罗曼罗兰说:“创造就是消灭死亡。”太阳创造了光明,太阳受万物敬仰;母亲创造了婴儿,母亲受世人的崇敬;贝多芬作古了,他的精神因《命运》而不朽;顾城离开了,他却在诗歌中得到永恒。每一位诗人都是创造者,用一种魂,一种在杯为酒,在心为血,在笔为文的魂,执着地构建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诗人一路跋涉而来,那些随脚印零落的诗行都生了根,发了芽。

  彭天明,湖南衡阳人,天马藏诗阁主人。他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少年时期深受家庭儒家文化熏陶,熟读四书五经,唐宋诗词,为他奠定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读《天马诗集》,其中有云:“一叶扁舟驾,冲开镜里花,渔人寒雪钓,湖水著天涯。”这首五绝诗,可见彭天明先生的深厚文字功底。他不仅懂得风情趣味,观察细微,且格调高雅,否则不可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句。

  诗才、意味、境界绝非一般。诗以言志,志动于物,行于言,物以兴怀,物可以引诗。由此可见天明先生志趣高雅,文风清淡,难怪有人评说彭天明之诗铁骨柔情中有仙风道骨之风范,仿佛他从天外来矣。

2.jpg

●彭天明(右)与老师著名国学大师、学者、书法家、道学教授李启明(中)合影留念。

  他的诗词作品,先后在许多刊物杂志和展馆发表并展出,受到同行及名家的好评。彭天明的诗歌充满激情,大气磅礴。“嘉陵江水涌波涛,宝塔崇霞镇妖群,浩气长存津口渡,雄师北上扫千军,塔子山下留青史,松柏丛中伴梦魂,喜看今朝新伟业,莫忘昔日献身人。”这首七律诗是他在四川苍溪红军渡凭吊采风之力作,从诗中可见彭天明有纬武经文之魄力,句句错落珠玑,皆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绘声绘影,恢扩性灵,真乃学附渊源。

  彭天明说,一个诗人,首先就应是怀有赤子之心的人。他自己,正是这种热忱、对生活充满阳光的诗人。

  书法:只应酿蜜不留花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为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这是杜工部少陵对诗词艺术的中肯华章,古今中外,凡包容者,方可推陈出新,达到人生艺术之涅槃。彭天明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他在艺术的天地里闪烁的英才之光,令业内人士大为赞奇。

  自年轻之时,彭天明的书法就颇得真传。他是我国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之再传弟子,著名国学大师、学者、书法家、道学教授李启明的关门弟子。彭天明的书法艺术深受二王、怀素的影响,并努力钻研北碑南帖,勤奋临习颜鲁公“勤礼碑”、“多宝塔”、“祭侄稿”,传承厚重、沉稳、大气磅礴的书风流派。彭天明对三湘前贤曾文公、何绍基、王湘绮、齐白石老人等湘中名宿倍加推崇。眼不失卷,手不失笔,勤奋耕耘。特别对毛泽东的诗词书法,更是情有独钟,珍爱无比,认真精研学习领悟,以求形神兼备,得以传承。

  彭天明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行书、楷书、汉隶、榜书都可见其功夫深厚,用笔行云流水、老辣苍劲,行而不停,入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飞白游丝自然,很少间断,书存生意,虚实浓淡极为到位。行书贵在自然生动,天真浪漫,表现线质的高度圆润与力感把握节奏。所有这些,在他的创作作品中皆可见其端倪。

3.jpg

●彭天明诗歌研讨会现场

  “天姿淩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这首前贤学者王文治论书法之诗,正好表现彭天明学习书法从继承到创新,能有自我的空灵潇洒、充满书卷气的书风精神,也正是当今书坛所追求和表现的主要艺术精神。他学习古人而无古人,这就是他能就酿蜜而不留花之妙处矣。

  天明先生以文辅书。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高雅淡泊浓浓之书香气,让观者赏心悦目。他是性情的文人书法家,正是书法艺术之精神所在。

  对于艺术创作,彭天明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说,“一件作品如果没有精神、没有气概,好像是泥塑木雕,纵能到乱真的程度,终究不是鲜活的生命,是呆性、是木性。如同演员演戏,要能进入角色,艺术创作亦要能将自己放进去,融为一体,这就是一位有个性、有自我、有境界、有格调的创作艺术作品。是修养与书写时的思想感情,通过形质的表现而展示。”

  彭天明,从三湘走来,如一匹自由纯洁奔放的天马踏云而来,在文化艺术中驰骋、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