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2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酱醉产业: 树品牌须先练内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郦曼丽

2.jpg

  认识安昌古镇,很多游客是从安昌腊肠开始的。以腊肠为代表的酱货已成为柯桥,乃至绍兴不可或缺的“城市名片”。

  安昌街道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酱醉制品行业集聚地,古镇三里沿河店铺,几乎家家晒腊肠、售腊肠。安昌腊肠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永才,则是将作坊式生产升级为规模化生产的第一人。1999年,他注册“哈啦喇”商标、建立哈哈香肠厂,通过半机械化生产、真空包装、口味创新,打造出了“浙江省名特优食品作坊”。

  成永才介绍,去年他们家腊肠销量7.5万公斤,其中线上销售占了四成。“不少在柯桥的新疆布商,过年回家都要来买一两百斤腊肠。”成永才很自豪,这个老少咸宜的美味,被天南地北的食客喜爱,并带向五湖四海。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及腊月风情节等节会助推,安昌腊肠名气越来越大。目前柯桥区共有酱醉制品生产企业13家,自制自售经营户80余家。据统计,去年安昌腊肠销售量达80万公斤,估值2800万元。

  随着安昌腊肠的名声在外,也带来了不少烦恼。安昌周边甚至省内其他县市生产腊肠的企业,也开始打着“安昌腊肠”的名头进行售卖。“傍大牌”和“打擦边球”等情况越来越多,当地政府和有关企业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发现所谓的“安昌腊肠”产地其实并不是安昌。

  据柯桥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酱货行业市场主体仍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个体零售经营为主,持证率低,缺乏品牌建设积极性,低小散现象普遍……这些,都对绍兴酱制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制约。而与酱货相比,如“醉鱼干”等醉货都由生产资质齐全的大企业生产,行业秩序较为规范,很少有后顾之忧。

  安昌腊肠作为绍兴地方酱味的拳头产品,能否像金华火腿、嘉兴粽子一样做大,关键在其质量管理、品牌建设。11月初,在近百家酱醉行业企业、作坊的积极响应下,柯桥区酱醉制品行业协会成立,对腊肠生产企业选址与环境、生产加工场所、原辅料选用、生产加工过程等诸多方面做了新的标准和规范,比如捆扎腊肠的箬壳丝或本色棉线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晾晒(或风干)灌扎好的腊肠要离地≥1.5米等等。吹响了安昌腊肠练内功,树品牌的号角。

  “成立协会是管理手段,标准是技术手段,两者有机结合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整个产业的质量和标准,以确保酱货品质的精益求精。”协会副会长单位、老字号“仁昌酱园”副总经理滕成康如是说。而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申请注册地理标志、扶持重点龙头骨干企业、开发深加工产品,把零散的企业和作坊拧成一股绳,以安昌腊肠作为“试点”,引导酱醉制品行业走整合、规范、抱团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