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栽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梧桐树 静候振兴英城腾飞的金凤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记吉林省四平市工商局“只跑一次”改革的成功范本

  ■ 中共四平市委党校 哲学硕士 副教授 郭明莉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法学博士 副教授 郑妮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营商环境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如何做到添活力,增便利?“只跑一次”改革就是撬动营商环境优化的突破口。

  “只跑一次”改革可降低企业的市场运行成本,增强市场活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四平市工商局是吉林省商事制度改革的领头羊。2014年以来,他们发出吉林省第一个电子营业执照、吉林省第一个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吉林省第一个一照多址营业执照、吉林省第一个集群注册营业执照、吉林省第一个同城通办营业执照、吉林省第一个专业市场零材料办理营业执照。

  今年初,吉林省开展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行动,四平市工商局更是首当其冲的排头兵。省内率先推行“工商注册通”业务,全省首张银行代办工商营业执照,全省第一个微信版营业执照都是诞生在四平这个东北英雄城。

  刀刃向内,简政放权,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宽进:让门槛更低,离梦想更近。

  为有效放宽市场准入,四平市工商局的商事制度改革第一枪,瞄准了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变“认缴”。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股东的首次出资比例、货币出资比例,不再规定缴足出资的期限。一系列“利好”政策的落地,为创业彻底“松绑”,节省了创办时间,节约了登记注册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

  制约创业的“硬指标”,一个是资金,另一个就是场所。最大程度地放宽市场准入,四平工商还有大招——放宽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登记条件。2015年,他们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印发了《四平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申请人提交住所(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工商部门不再审查住所(经营场所)的用途和使用功能。从此,“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和“集群注册”纷纷变成现实。2014年3月以来,四平市场主体每年新增2万户以上,目前总量达17万户,4年间市场主体新增长量为12.3万户,几乎等于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场主体总和。

  简政:最精的“简”,最大的“放”。

  “先照后证”,告别“闯关式”审批。四平市工商局全面实施“先照后证”,除32项前置审批事项外,其他均可直接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再办理相关许可审批手续。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提交材料精简50%,办理环节减少60%,办事时限缩短70%。

  “多证合一”,“减证”助力“简政”。2017年7月4日,四平市工商局颁发全市首张“32证合一”营业执照,现在已经扩大到“54证合一”。“多证合一”扩充了营业执照功能,减少了重复性审查,推动了相关部门工作整合和信息共享,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实现了市场主体减负。

  注销便捷,“宽进”之后能“简退”。四平市工商局从2017年2月1日起,把企业简易注销范围,从城区试点推广到全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提交申请书、委托书、营业执照正副本、承诺书等4项材料后,即可办理简易注销。材料数量缩减了一半,由登报公告45天改为通过公示系统公告15个工作日,极大降低了企业的退出成本。

  放权:审批换思路,办事少跑路。

  采取“13个办”。即:“简化办、放权办、多点办、就近办、流动办、网上办、集中办、限时办、一窗办、提示办、容缺办、免费办、领代办”等多措施效,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做到权力归集、权力归零、权力归民。

  法宝发力,创新监管,优化良好营商环境

  “放管服”改革中的“管”,是营造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的关键。

  “法宝”一:属地监管。

  随着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的成功“上线”,实现了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的“不见面审批”,由此打破了过去“谁审批谁监管”的模式。在深化市场监管方式改革创新中,四平市工商局提出以属地监管为前提,即“登记地址在哪就由哪管”,全面解决“只跑一次”改革后出现的监管难题。赋予基层工作十几年的“老工商”五大属地监管权,即检查权、调查权、处罚权,建议权,列入移出权。同时,将全市各级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对应下放,对辖区内企业建立以登记注册内容为主的静态管理档案,全面实施对属地企业的“经济户口”管理。

  “法宝”二:信用监管“一张网”。

  四平市工商局将信用监管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基础,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将企业诚信经营的监管工作,由原来工商部门的单独行为,纳入党委和政府的统一行动中,共同打造全市企业信用信息“一张网”,使其成为社会约束失信企业的“天网”、政府惩治不法分子的“法网”、企业诚信建设的“金网”。

  “法宝”三:“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谁查”和“查谁”随机抽取,杜绝了选择执法,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让执法权力寻租无门。

  换挡提速,加强服务,静候腾飞的金凤凰

  “政务超市”带来新体验。

  四平市工商局真正地将把权力思维转化为服务思维,把权力事项转化为服务事项,作为“只跑一次”改革的关键。打造一个集全部工商审批事项于一体的“政务超市”,让办事者无需再“东奔西走”,政务大厅应有尽有。

  “硬件”装备方便全面,“商事登记自助服务区”,“足不出厅”就把所有需要提交的材料准备齐全,提高了办事效率。“软件”服务贴心专业,窗口人员专业强,素质高;首办负责制负责到底,全程服务;网上预约服务,省时间,高质效。

  “政务瘦身”瘦出“加速度”。

  减事项+减材料=办事不再“繁”。“只跑一次”改革,工商办事事项精简到190项。全省率先取消企业名称牌匾简化备案和公益广告备案2项工商办事事项,率先简化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种登记表格。

  以个体工商户为例,简化前,个体工商户登记(备案),需要4份独立的材料,共16页;简化后,将开业登记申请书、变更(换照)登记申请书、注销登记申请书,以及备案等,合成1份材料,总共才3页。

  减环节+减时限=办事不再“慢”。四平市工商局简化再造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一般登记事项,由窗口受理员“一人审核”,1个工作日办结;对相对复杂登记事项,实行“一审一核”,由窗口受理员受理,核准员作出核准,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重大(疑难)登记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在法定时限内办结。

  减重复+减费用=办事不再“难”。推出《登记事项易错提示清单》,列出50个易错事项,做到提示全面、详实、易懂,有效杜绝材料易错易漏带来的“重复跑”、“盲目跑”;开展“容缺受理”,对申请人提交的非关键性材料缺失或有误的,可预先受理和审查,避免重复跑。同时,为降低企业的办事成本,还全面实现了“工商业务零收费”,各类登记、年报、档案查询,均不收取费用,免收各类工本费、档案资料打印或复印费。

  四平市工商局换位思考,寻找改革堵点,掌握百姓的需求,实现从“裁判员”到“服务员”的角色转换,用实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静候民营企业家安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