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永志 王智 冯晓斌
三伏天气刚过,塔里木油田重点勘探开发区域、地处南天山下的塔里木盆地克深10三维勘探项目工地上仍是热浪袭人,可比这热浪更高的,是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西北事业部2000多名员工的工作热情。近日,笔者一行走进近500平方公里的勘探作业工地,物探员工敬业爱岗、默默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也就有了看似不足为奇,但却体现了这些一线员工精神风貌的小故事。
“二条”绰号的由来
8月28日下午,结束铁马钻机机组施工作业现场的采访,一路颠簸摇晃,翻过山梁,不远处一片较为开阔的戈壁滩上,远远就看见有几顶帐篷。
“二条你好,你今年在这里?”“是啊,出来都半年多了。”同行的通讯员王智十分熟悉地招呼一名正在厨房里忙乎的男士。找一处帐篷坐定,听他讲起了“二条”的由来。
他真名叫曹植均,今年55岁,老家四川新津县观音寺附近宝桥村。说起“二条”的外号,他说那是1998年到东方物探西分公司西北事业部(原川庆物探公司山地分公司)山地三队打工,他是两兄弟一起出来的。那年山地三队在叶城昆仑山下施工,工地上搬迁钻机,抬工要边走边吼号子才能统一步伐。他兄弟声音吼起号子有点像鸡叫,大家就当即给他取了个麻将术语“幺鸡”的绰号。既然有了“幺鸡”,就还该有其它别的什么。曹植均是哥,又是麻将术语“二条”的绰号就落在他的头上了。
一个“幺鸡”一个“二条”,这绰号兄弟俩一到勘探队就叫开了。他的真姓真名叫啥队里其他班组好些人都不知道,无论是本班组还是外面的队友,还有项目工地上的电台里,要呼叫他们都直呼“幺鸡”“二条”。对此曹植均从不生气,总是乐呵呵地应答。他说一个称呼叫什么都没有关系。问及怎么没有见到“幺鸡”兄弟,他说他兄弟今年家里有事没有出来。说到外号,他说工地上还有叫“牙膏”“牙刷”什么的,野外文化生活枯燥,叫叫这些名号,还可以逗大家乐呵一下。
掏钱买了洗衣机
“二条”曹植均到勘探队这些年,钻井、测量、小折射工序都干过,从2011年起开始当厨工做饭。今年是3月出的工,先上南疆吐东项目,之后到北疆吐谷鲁项目,这里是8月9号上的线。老曹说他所在的铁马钻机组有20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机组人员做饭。每天早上5点过起床捅火,或馒头稀饭,有时也煮面条。午饭简单些,多是米饭炒点素菜,或豇豆、茄子什么的。机组人员离营地近点就回来吃,稍远点就有专人回营地取饭送上工地。晚上就要多做点菜了,回锅肉、烧排骨、炖鸡什么的换着吃。大家累了一天,要吃点好的补充体力。每天下午,他要提前烧好4-5大锅的开水,直到把3个大的保温桶装满。这样大家回来舀上一桶热水,加上冷水冲个澡,有时不够还要多烧几锅。
机组人员经常看到曹植均一个人忙不过来,还没有出工时就主动帮他摘菜什么的。他也思忖着要为大家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看到大家为多打井好些时候脏衣服没有时间洗,还在北疆施工时,他抽空去买了一个二手洗衣机,到南疆项目工地后,经常主动帮大家洗衣服,对此组里人员也对他充满感激。
不舍离开勘探队
“在勘探队里打工20年,该回老家休息了!”回想已逝去的岁月,曹植均十分感慨。“这20年在勘探队走南闯北起早贪黑你后悔吗?”“有啥后悔的喔,真要离开,我还有点舍不得,我喜欢也习惯大家叫我‘二条’这个名字。”采访结束时,老曹这样说。
35岁那年来到大西北的勘探队,转眼间就是20个年头。青春年华、人生最宝贵的岁月,默默地奉献给了石油勘探,想到这里,突然对头发花白的老曹充满深深的敬意!
延伸阅读: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区域是塔里木油田的重点开发区域,为保证测区在2020年建成相当规模的天然气产能,2018年塔里木油田公司在克深10井区部署本次开发三维。设计三维满覆盖面积230.63平方千米、激发点数27320炮(其中井炮13508炮,震源13812炮)的勘探工作量。该项目东方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承揽,所属西北物探事业部山地三队组织项目施工,测量、钻井、民爆、排列、采集及运输相关队种参与项目施工。工程项目7月启动以来,测量、钻井、民爆等工序已完成一批工作量,资料采集即将展开。整个项目施工计划11月中旬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