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0068号内燃机车满载货物欢快地飞驰在铁路线上,这台首次由马钢铁运公司自主完成中修的电传动内燃机车检修后“状态”正佳。自主实施机车大中修和适应性改造,这是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助力运输保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
马钢铁运公司现拥有电驱动和液力传动两大类57台内燃机车。经过持续攻坚,该公司已经实现了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大中小修的自主检修全覆盖,而受技术资料不足、装配工艺参数缺乏等因素制约,电传动内燃机车大修、中修一直依赖外委。为突破技术“瓶颈”,该公司今年启动了电传动内燃机车自主中修项目。中修期间,公司自主设计出科学的装配工艺,确保了主发电机装配同轴精度达到0.05mm;通过预先分析,制定一整套调整方案,成功攻克了机车恒功率调整的技术难关。“初步测算,自主中修与外委相比,每台车能省40万元。通过这次中修,我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资料体系和技术储备,为推广自主中修模式以及今后实施自主大修,提供了坚强的支撑。”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努力把技术成果转化为降本增效的“真金白银”。
在拓宽自修领域,大幅压缩检修费用的同时,铁运公司还依托自主创新,通过提升运输效率来挖掘潜在效益。他们创造性地引入DGPS技术,替代造价昂贵的应答器对机车进行定位,同时借助无线通讯运营网络实现交互数据传输,实现了机车安控全覆盖。如今,借助每台机车的车载显示屏,操作人员对所在站场信号和周边机车作业情况一目了然;通过安装监控系统的电脑,调度人员对该公司所有机车的运行状况了如指掌。此项发明专利,犹如“千里眼”、“顺风耳”,不仅大大提升了车辆调度和运输作业的效率,而且有效保障了雾霾、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运输安全。
此外,该公司还大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广泛覆盖的创新工作室平台,构建完备的创新体系,解决现场难题,锻炼岗位技能,孵化创新成果,培养出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他们在补短板、强弱项中强技能、提水平,又凭借不断增强的整体素质,助推着运输保产各项工作的持续改善,实现了螺旋上升、良性循环。(汪盛竹 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