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8月20日 A4版]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速低于1929年后同期增速
■ 英国经济学家、前英国伦敦经济政策署署长,现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罗思义宏观调控和投资
宏观调控和投资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的经济结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决定性的优势这一事实,《华尔街日报》准确描述道:
“大多数经济体可以用两种方法来促进经济增长:财政和货币。中国有第三种选择……加快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
这种经济结构的优势显而易见。比如,2016年初中国经济增速创28个季度新低——回顾当时的国际背景,当年是西方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极为低迷的一年。当时中国推出政府投资计划,同年4月政府投资同比增长23.7%。这有助于确保适当的经济增速。
作为一种连锁反应,这种增长刺激了私人投资,同年11月低迷的私人投资开始加速。这说明,新自由主义所宣称的”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利益是是相互对立的"的说法是错误的。相反,中国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刺激私人投资,即在中国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是相互补充的,而非相互对立的。
显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的经济结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也接近于凯恩斯所设想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中国不是用管制手段调控经济,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正如上文所述,中国可利用政府投资避免投资严重下降(为避免经济过热,中国也可减少投资),解释了西方陷入新平庸的原因。但为何西方不使用这样的手段避免其投资严重下降,并导致陷入新平庸呢?
原因在于政治层面,源于西方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而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凯恩斯所设想的经济结构,或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西方资产阶级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此外,政府资本而非私人资本调控总体投资水平的局面,对坚持私人经济利益必须占主导地位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虽然这种手段可克服新平庸,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准备实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凯恩斯是西方经济学家,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却令他们不可能实施凯恩斯的政策,甚至在2008年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时,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大规模政府投资,某种程度的投资全面社会化的理念。相反,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远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接近凯恩斯所设想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因为允许政府控制投资率和某种程度的投资全面社会化,因此需要利用凯恩斯所分析的政策工具,而这是美国和欧洲国家所不能的。尤其令人讽刺的是,虽然凯恩斯明确希望拯救资本主义,但结果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无法运用他所建议的工具,反倒是中国能。邓小平和陈云的设想不符合凯恩斯的框架,但凯恩斯的设想在邓小平和陈云的框架内可得到灵活实施。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这些也明确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完全不同的。西方媒体所宣称的“中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因为中国近40%的投资是由政府实施的,而没有哪一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能做到如此。正如上文详细分析所示,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抛弃了1929年后苏联模式推行的管制经济。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可以没有顾虑地同时利用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正如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或者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当然,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全会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第二,关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习近平主席就后一点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全会决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用更通俗的说法来说,就是正如习近平2015年9月首次作为国家主席访美之前接受《华尔街日报》时指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因为独特的经济结构,中国可以同时运用‘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和‘看得见的手’(政府宏观调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没有这样的结构。”
这种运用“两只手”而非西方纯粹依赖私营企业之手的实际效果,可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空前成就,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表现远优于西方国家中看出来。邓小有一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也即是说,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只要有利于中国经济,都是“好猫”。但西方只坚持私营企业才是“好猫”,导致他们陷入新平庸。
概括来说,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印证了中国经济手段和理论的正确性是一个正面例子,而西方经济体陷入新平庸则是一个负面例子。
国际影响
现在可以清楚地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仅是过去五个世纪存在的第三种主要经济模式,前两者是资本主义经济和1929年后苏联建立的管制经济。中国的这一经济制度并非为推翻马克思主义,而是为回归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主义为十九大强调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此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证研究,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可确保中国没有问题与危险。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危险是美国新保守派可能寻求实现推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美国新保守派真得逞的话,那么这对中国乃至全人类将是一种打击,并且中华民族将遭受沉重灾难,正如前苏联所发生的一样。这将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的灾难。
鉴于此,十九大强调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巩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也凸显了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政治意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应指出的是,除对中国自身的影响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乏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但问题是,大多数国家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那么,其他国家能否机械照搬中国经验?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分两部分来回答:
首先,中国的实践成就会鼓励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不能照搬中国,但可以借鉴中国经验。
其次,虽然改革开放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发展而成的,但运用西方经济学术语也能解释。
下举例说明:
●马克思是在斯密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他自己的理论,但并没有推翻斯密最重要的结论。
●这也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凯恩斯理论框架内很容易理解。
●与中国改革开放理论相一致的新结构经济学,也可在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框架框架内得到解释。事实上,林毅夫已经指出过这一点,这使得新结构经济学在西方得到更广泛的理解。
综上所述,虽然改革开放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发展而成,但在其他理论体系中也能得到解释。因此,在采纳马克思主义框架之前,其他国家很可能已领会改革开放理论。
根据中国自身经历,很容易看清国际形势。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引领和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但中国共产党从未说过它是引领和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力量,反而呼吁与中国一切爱国力量携手合作。现在,除了政府对政府关系,中国共产党还组织与许多国家的政治团体大规模对话。比如,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吸引了来自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
但正如上文所述,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实证研究证实,即其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其他主要的经济和政治流派在他们准备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之前,事实上已经开始接纳中国改革开放理论。因为这种合作案例可以团结海内外一切爱国力量,中国共产党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其他流派与经济框架进行合作,为他们提供实证分析帮助。事实上,后一过程已经在行进中:
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失败日益明显,导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济框架的兴趣日益增加。比如,非洲一些国家就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非洲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就公开承认,其正在向中国学习。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自借鉴中国经验后,其经济便开始快速增长。还有一些特例,比如虽然印度不承认借鉴中国,但事实上用行动表明了立场——印度总理莫迪任命中国问题专家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为首席经济顾问并非偶然。
正如上文分析所示,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持续低增长的新平庸的累积效应,导致其内部政治动荡和两极分化加剧。这在2016年达到顶峰,同年G7集团GDP同比仅增长1.4%。这不可避免地引发政治动荡——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与英国脱欧。2016年极为低迷的表现后,2017-2018年发达经济体必然出现周期性复苏,2017年G7集团GDP同比增长2.0%便是明证,但这不足以稳定政治形势——围绕特朗普当选总统的政治冲突仍在持续;英国脱欧公投导致的混乱仍在继续;德国政治动荡蔓延,甚至一度难以组阁;意大利大选无政党赢得多数议席。这种情况必然导致这些国家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以及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兴趣日益增加——这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波兰采用新结构经济学作为发展战略理论。因为西方发达经济体陷入新平庸,中国经济政策的吸引力将日益增加。
鉴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兼具中西经济理论优点,其他国家应尝试借鉴中国经验。
结论
最后,让我们回到起点。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87……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事实充分印证了习近平主席的话。意即:
●改革开放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事实上,改革开放是回归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中国取得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这不仅惠及中国,而且惠及全人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经济发展事实,这是为何改革开放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促成了改革开放,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未切断中国与其他经济理论与流派的联系,而是坚持实事求是。可以说,它是忠于事实的最具连贯性、最具发展性的理论框架。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经济结果与经济理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四十年不仅是中国实践成果的胜利,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