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屈永志 通讯员 段毅 冯晓斌) 8月10日下午3:48分,排列放线工肖兴如来到准南清1井北三维2865线,他小心翼翼的在检波器测点旗边,把两棵不足1寸高的小草分开,开始埋置27道检波器。很快,检波器直直地插进泥土里,小草挺拔依旧,这只是作业员工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一个缩影。
在地处新疆玛纳斯县、石河子市及沙湾县境内470多平方公里的准南清1井北三维勘探项目工地上,像肖兴如这样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还有与他一起施工的近1800名施工人员。
为了加快清1井北勘探进程,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落实测区地质构造特征和圈闭类型,2018年新疆油田分公司部署了《2018年度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段褶清1井北三维地震采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109束线,102炮排,设计33354炮,满覆盖面积243平方千米。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西北物探事业部山地一队、二队联队组织项目施工,第四测量、钻井、排列、民爆、运输队参与项目施工。
●测点旁马儿休闲吃草 屈永志 摄
反复做好施工设计,勘探测线让道绿水青山。根据测区深化勘探的需要,为拓展勘探领域,在这轮勘探整体部署上,清水河鼻状构造是必须要做的。项目施工方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从3月下旬开始,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上百次的地方协调工作。已经获取测区所涉及的市、县政府许可文件及准入,并衔接公安、安监、国土、林业、路政、交警等相关部门获得支持。按照惯例,必须及早介入的勘探前期工作虽然做了不少,但因探测该鼻状构造布设的测线,进行野外资料采集打井放炮要进入丹霞地质公园和天东林场。新疆油田与担负项目施工的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反复商讨,认为油气勘探固然重要,但比起生态环境这一关系子孙万代的事来说还是小事一桩,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坚决不能碰。于是,决定调整勘探部署,放弃原设计对清水河鼻状构造的探测,对原布设的126条测线、39312炮次的采集全部砍掉,将测线北延东扩,重新做设计。
为这一方案的调整,从4月11日对技术方案进行初次审查,到5月26日最终敲定,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技术人员精心设计,优选施工方案。历时一个多月,才将最终方案呈报新疆油田及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批准,拍板敲定了《2018年度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段褶清1井北三维地震采集工程》项目,并于6月1日开始正式启动,施工时间比原计划延后1个多月。
严格执行地方环保标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负责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的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西北事业部山地一、二队联队队长张亚荣表示,准噶尔盆地生态环境脆弱,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施工中严格执行地方的环保标准,先后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尽可能减少对测区内植被的损坏。合理处理生产和生活垃圾等。把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作为项目追求的HSE最终目标。
8月10日下午5点过,记者一行从工地山里的测线上出来,临近公路的栅栏边有一个约100多平方米的大水塘。水塘旁边是一人多高的芦苇,就在测点边,3匹棕色的马正怡然自得啃吃水草。清1井北三维勘探工地——施工测线穿越的地方竟有这么美妙和谐的场景。
截至8月11日记者发稿时,项目工程测量、钻井施工已接近尾声,资料采集过半。整个项目施工可望于8月下旬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