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茅台改革开放四十年 ——文化建设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陈我权

  文化是一种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再证明:文化,是推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和原动力,是决定市场主体能否赢得竞争的软实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茅台人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致力于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建设文化软实力,构建了具有茅台特色的“十二个文化”,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质量文化、健康文化、诚信文化、融合文化、营销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责任文化、品鉴文化、管理文化,并积极促进文化力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发展成就被经济界誉为“茅台现象”、“茅台奇迹”。

  一、茅台特色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创新

  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茅台酒厂的企业文化建设从新中国国营开始逐步形成,从国营初期的增产节约运动到工业学大庆,从企业上等级到“我爱茅台、为国争光”企业精神的塑造,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和持续创新,形成了具有茅台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1978年,茅台酒厂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着重狠抓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整顿,提出了“苦战一年,为把茅台酒厂建成大庆式企业而努力”的奋斗目标,一举扭转了连续亏损16年的历史,茅台酒产量突破千吨大关。1980年,提出“以生产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酱香型为重中之重”的方针,质量第一的观念被贯彻到生产经营的各环节。1985年,适时提出了“我爱茅台,为国争光”的口号,通过开展传统教育、厂史教育、理想教育、国酒工人使命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掀起了树立“企业精神”的活动热潮,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1987年,“我爱茅台,为国争光”被确定为企业精神,2003年起调整为“爱我茅台,为国争光”。在国酒人心中,“爱我茅台,为国争光”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包括:深爱茅台、维护茅台荣誉和利益的忠诚意识;热爱本职、恪尽职守、遵章守纪和恪守职业道德的敬业意识;崇尚奉献、积极支持和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的奉献意识;以及不断追求一流产品、一流管理、一流企业品牌和一流企业团队的卓越意识。“爱我茅台,为国争光”作为国酒茅台企业文化体系和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概括了国酒人对于历史、国家、民族的责任情怀,凸显出国酒人特具的“居安思危,居危思进;自讨苦吃,迎难而上;自出难题,奋发图强;自加压力,争创一流;自强不息、永不言败、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

  持续创新经营理念。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茅台在各时期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先后提出了“自出难题、自找麻烦、自讨苦吃、自我加压、自强不息”的“五自精神”;增强“三个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克服三种思想(盲目乐观思想、小富即安思想、小胜即欢思想),树立“四种观念”(发展观念、竞争观念、服务观念、居安思危居安思变观念);坚定“以质求存,以人为本,继承创新,捍卫国酒地位,博取行业第一”的经营方针;“九个营销”(工程营销、文化营销、服务营销、感情(关系)营销、个性化营销、诚信营销、网络营销、事件营销);构建和谐企业“六个统筹”的发展思路;“一品为主、多品开发,确保做好酒的文章;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功不限酒的天地”战略方针;“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茅台传统;“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继承创新,争创一流”的茅台精神;“十企战略”;美丽茅台梦;坚守发展、生态和安全三条底线;巩固和提升茅台酒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打造千亿级企业,培育产融结合的控股集团等系列经营理念,推动了企业发展。

  构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2003年,通过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引入波多里奇管理标准,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了企业使命“酿造高品位生活”、企业愿景“铸造一流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等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2008年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适时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进行了调整,建立了更加完善理念体系。茅台集团使命:“弘扬国酒文化、追求创新卓越”、愿景:“享誉全球”、核心价值观:“天贵人和、厚德致远”等;茅台酒股份公司使命:“酿造高品生活”、愿景:“健康永远、国酒永恒”、质量理念:“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核心竞争力:“工艺、环境、品牌、品质、文化”以及经营理念、营销理念、服务理念等等。2015年,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再次对集团愿景、使命作了调整,集团使命:“弘扬国酒文化、引领生活梦想”、愿景:“受人尊敬的世界企业、享誉全球的国酒茅台。“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被国酒人始终坚持,彰显了中国特色的普遍的现代企业意识与茅台百年辉煌所积淀的独特的企业个性的融合,代表着国酒人彼此共鸣的一种内心态度、价值取向、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一直是企业克服发展困难、应对竞争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二、“文化扬企”战略——茅台发展的原动力。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文化能量,也形成了多元的品牌文化形态。信息时代的来临,让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比以往更加激烈。而茅台以自己的独特尝试,找到自己的文化之路,并向世界表达茅台文化观:封闭的世界没有未来。茅台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史,也是茅台文化当量充分释放的奋斗史。上世纪90年代,在经历计划到市场转型的痛苦中,茅台人以自我审视促生文化自觉,先后推出了“国酒对您说”、“国酒茅台十三问”、“国酒茅台品鉴”、“百年茅台,百年诚信”、“迎接酒文化的春天”等系列茅台文化解读。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文化酒的概念,将茅台酒定位为文化酒。确立“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的发展战略……茅台的一系列理性文化创新,被业界评价为代表中国酒文化发展方向的“神来之笔”,持续催化着企业经济增长的“裂变效应”,为推动茅台成为中国白酒行业领航者奠定了坚实品牌基础。跨入21世纪,茅台开创性地在中国白酒行业倡导“绿色、有机、自然、健康”的文明消费,“有机、人文、科技”的产品定位,引领了中国白酒发展的主流。长期以来,茅台集团坚持与孔子学院、孔学堂、中国文联及国内主流媒体、文化机构合作,全力宣传、推介中国文化,连续10年赞助博鳌亚洲论坛,成为该论坛的4位钻石级合作伙伴之一。2010年以白酒行业唯一高级赞助商身份赞助上海世博会,2014年赞助凤凰卫视欧洲台《中国法国50年》特别节目。2015年联合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推出《中国影响力——青年导演创作季》栏目,并拍摄了十部《中国影响力——茅台里的中国》在电影频道展播。2017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传统中国节——端午》全球现场直播端午节茅台祭麦、踩曲仪式;2018年独家冠名央视《信·中国》等,切实为推动中国文化大繁荣、走出去而不懈努力。茅台集团还全力助推发展教育,投入巨资申办茅台学院;筹建茅台医院,介入大健康产业……茅台在文化传播、公益事业上投入不遗余力,充分显示出文化创造和文化担当的强烈意识。茅台酒能成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国家名片和无数民众重要时刻消费首选,根源正是茅台文化所蕴藏的仁礼之心。赤水河谷所孕育的灿烂国酒文化,虽发端于一隅,却因为完整继承了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拥有了传扬四海的文化能量。

  构建世界级品牌的文化传播体系。茅台的文化积累由源及流,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茅台厚积薄发,矢志前行,成功跻身世界酒业前列。每至重阳,茅台举行盛大的酒祭大典,这是茅台独有的文化表达,源自中国白酒在古老典仪中的重要角色扮演,反映出周公旦“制礼作乐”引申出来的中国人文理性化进程。1996年,茅台建成世界最大的酒文化展览馆——中国酒文化城,2006年,茅台酒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遗产文化名录,2012年,“茅酒之源”等10处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入选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茅台坚持把茅台文化故事化,讲好茅台故事,传播茅台声音,拍摄纪录片《百年茅台》、42集电视连续剧《赤水河·国酿》、院线电影《国酒》。创作音乐舞蹈史诗《国酒颂》和影像歌舞诗《天香》。编辑出版《茅台酒收藏大典》、《红色茅台》、《大国酒魂》、《百年图志》、《国酒茅台工运史》、《金奖百年图志》、国酒文化丛书等书籍。推出《世界之醉》、《国酒书画》、《国酒诗刊》、《金樽》、《国酒文粹》等文化刊物。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博鳌亚洲论坛、孔子学院、中欧企业家峰会等120多家主流媒体、文化机构广泛开展合作;成立北京国酒茅台文化研究会及江南、浦江、岭南分会,香港茅台之友协会、澳门茅台文化协会等高端文化传播平台,大力宣传茅台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大力推介和渗透国酒文化。成功在英国王室温莎古堡举行 “中国之夜”文化交流活动,在香港、莫斯科、米兰、旧金山等地举办了“金奖百年”纪念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国酒文化、茅台文化酒的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无穷魅力。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速茅台文化海外传播,2017年11月成功举办了“香遇非洲——文化茅台走进’一带一路’非洲系列推介活动”,先后访问南非、纳米比亚和莫桑比克三国,见证中国和南非建交20周年,茅台联手华为、海信等10多家在非中资企业,共同签署《非洲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共同发展联盟倡议书》,援建莫桑比克卡腾贝小学等,成为茅台沿一带一路推动文化竞合的关键坐标。

  十九大开启新时代,茅台对标世界一流,加速迈进世界酒业舞台中央,文化自信益发强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

  (作者单位: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