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
近日,高温在重庆肆虐,多区县气温超40℃。其中主城40℃的高温连晴天已连“烧”几日。晴热高温还将持续,全市最高温可达41℃。
7月25日,清晨6:20,黄正伟准时从位于大礼堂的出租屋里出了门。跨上电瓶车前,他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看了看天气。主城,气温36度。“还行,早上比较凉快。”他自言自语。
这个点儿的渝中很通畅。电瓶车灵巧地穿行在熟悉的街巷,约摸只用了十几分钟,便把主人送到了位于大田湾体育场内的京东物流两路口配送站。
此时,送货的大货车刚刚抵达。黄正伟和同事们熟练地跳进车厢,将配送区域的货物逐件进行分拣、卸车、登记,然后再装上各自的电瓶车,赶在早上9点之前开始配送。
这是一名配送员一天的开始,货物将在重庆的高温里完成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盛夏、山城、配送员
这“最后一公里”,着实有些不好走。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把“山城”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黄正伟所负责的枇杷山片区,公路狭窄坡陡弯急,配送环境极其复杂。更“恼火”的是,这一片区地理高差极大,没有电梯的老旧建筑云集。
黄正伟是2014年5月从另一家快递公司跳槽到京东的。这里的收入比原公司好,还有完善的保险制度,但是“要求”也就自然比原公司高得多。
公司规定,只要客户提出,无论多大多重的货,配送员都必须准确地送到家门口。这正是许多客户“信任”京东的一大重要原因。对于黄正伟而言,独自把上百斤的冰箱或十几箱矿泉水扛上十楼,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入夏不断攀升的气温,进一步加剧了配送的艰辛。在号称“火炉”的重庆,盛夏官方播报的最高气温,经常在40度左右。而露天环境的温度,则远高于播报数值。
每天,黄正伟和同事们会在工作途中消耗6-8瓶矿泉水。所有的水,几乎全部化作汗水,浸透了红灰的工作服。
熟门、熟路、熟人
入职几年,黄正伟对配送区的熟悉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多数居民——哪里有坑洼要避开,哪里路窄车难停,哪有捷径可穿越,哪座小区“上班族”云集白天基本没人,哪个栋楼老年人多需要送货上门……一切,都成了他了熟于心。便利店的大姐笑称:“黄正伟来自真正的互联网大数据公司!”
不仅熟门熟路,用车轮和脚步丈量枇杷山片区三年的黄正伟,也认识了不少熟人。超市的李嬢嬢、药房的王大哥、小区“富态”的门卫、菜市干瘦的保安……这帮耿直的重庆人,会在顾客同意的情况下免费帮居民收下一些包裹,配送效率大为提升。
那些常收快递的街坊邻居,也基本和黄正伟混了个脸熟。时不时递上的一句问候或者高温下的一杯水,不断让黄正伟获得存在感和归属感。他很享受这种氛围,这也是他入职几年,一直没换舍得调换到轻松一点的配送区的重要原因。
忙碌着,温暖着
随着口碑的提升,京东货物配送数量近年不断递增。尽管黄正伟现在配送区域已压缩到了入职时的约1/4,但配送货物数量还略有增长,平日每日在120单左右,注意是山城的120单。派单天天有,积压的工作量累计到次日便几乎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为了在第一时间把货物送达,黄正伟和同事们很少休息。他们每天完成配送任务,大都已是华灯初上。如果遇上“618”“11.11”“年货节”等购物高峰,大家基本需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
同在渝中上班的妻子,深知一名京东配送员的不易,主动包揽了几乎所有家务。这让黄正伟深感愧疚。这位曾经的“游戏达人”,把每个宝贵的休息日都献给了妻子,逛街购物、买菜做饭,形影不离。
类似的温暖,也来自他所在的站点。黄正伟的儿子在去年“双十二”降临。在如此忙碌的日子里,领导和同事们毫无怨言地为他分担了繁重的配送任务,让他获得了两天宝贵的陪伴时间,避免了人生一大缺憾。
家,就在这里
今年,是黄正伟的而立之年。这位来自四川宜宾的小伙儿,在来渝打拼十多年之后,终于有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一群风雨同舟的朋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唯一欠缺的,是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对于一个工薪家庭而言,这是一个艰巨的目标。但黄正伟仍坚定向妻子表达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理由很简单,“家就在重庆,我信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