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退伍不褪色 煤海显本色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在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有这么一群经历部队的熔炼和煤矿磨砺的“煤亮子”。昔日,他们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披戎装、握钢枪,捍卫祖国和平。今朝,他们扎根百里煤海,奋战万米井下,斗瓦斯、战断层、除水患、保安全,将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与煤矿工人的精益求精融为一体,在矿山续写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郝卫平:“不服输”练真功

  33岁的复转军人郝卫平,现为掘进一队生产二班班长。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一名掘进技术大拿。军人的素质、党员的标签,使郝卫平养成了遇到困难就冲锋在先的好作风。由于在掘进过程中时常遇到因巷道成型差、伞檐过大而导致支护困难、连网不平直等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巷道成型质量,减少职工劳动强度,他提出了“综掘机剥生鸡蛋壳”专业功力训练法。他的方案一提出,就遭到了工友们的反对。

  “鸡蛋直径才4公分左右,光一个截齿都比得上5个鸡蛋,加上截割头最高转速达到65r/min,高速旋转的截割头扫过去早都找不到鸡蛋壳在哪了。”一名职工质疑道。

  “卫平,你可以先到《挑战不可能》挑战成功后再来给我们展示,真有这水平,还挖什么煤,直接去蓝翔当校长好啦!”不少同事觉得郝卫平是在说大话。

  郝卫平在冷嘲热讽中并未向困难低头。为了练就高精技术,每次下班后他坚持在实训基地训练3小时。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通过优化操作道具,在蛋壳外侧粘贴纸胶带和顶部增加软弹簧提升鸡蛋的支撑稳定性,解决鸡蛋因受力不均而快速碎裂的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50秒可以剥去鸡蛋的外壳露出完好的鸡蛋内膜,他成功挑战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

  凭着一股“钻劲”和“韧性”,郝卫平凭着综掘机“毫米”操作绝活,迅速成为闻名矿区的“网红”技术达人。2014年8月,他顺利通过区队的各项考核,被任命为生产二班班长。作为班长,他严抓细管,积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在他的带领下,生产二班日进尺始终保持在8米以上,班组参与施工的所有工程均被矿上评为精品工程。

  李龙军:“领头雁”勇向前

  2001年,17岁的李龙军应征入伍,服役期间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优秀班长,荣记三等功一次,2003年退伍。

  2010年1月李龙军以农协工的用工形式分配到一号煤矿抽放队,成为一名瓦斯抽放钻孔工。在岗位上他继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精心钻研瓦斯治理,靠着军人的信念和勇敢,2013年他成为生产一班班长。2017年他从一名农协工变为全民制合同工,实现了梦想。

  2014年,一号煤矿购置了新型千米钻机,由于1001北一回风巷顶底板岩层松软、巷道内顶板和帮部甚至底板都出现渗水,新型千米钻机刚使用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经验丰富的西安煤科院的指导团队多次组织施工均未打出超过500米的钻孔,最后不得不放弃,并宣布:一号煤矿的地质条件差,只适合500米以内的区域预抽钻孔。

  军人出身的李龙军带领生产一班6名“战士”,拎着鼓鼓囊囊的图纸袋,扎到井下,量现场、看图纸、查原因、找问题、分主次、细对比,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他找到了不能精准钻进的问题所在,调整钻头角度,让钻头在岩石中只形成浅薄削切曲线,然后进入煤体恢复正常钻进,经过反复试验,打破专家的“魔咒”,施工出了主孔深度为1002米的“千米”钻孔,创下了黄陇煤田薄煤层钻孔进尺之最。

  王新舰:“火眼金睛”除隐患

  王新舰是一名80后,2003年从部队复转,2012年,以农协工的用工形式被分配到一号煤矿综采一队成为一名电气检修工。由于工作出色,一年后他被工友推选为班组长。

  2015年,综采一队承担了802工作面陕煤首套中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设备调试生产工作。为了按期完成检修任务,他带领检修班职工从早晨8点开始,一直奋战在检修第一线,一干就是12个小时。在他带领下提前19天完成设备检修调试工作。

  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是每一位检修工追求的目标,也是对检修工日常工作的一个验证,为了快速解决隐患,王新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哪里有问题,他一眼就能看出来。2015年7月12日,采煤机在生产过程中变频器出现故障,采煤机无法牵引,跟班电工、跟班队长在维修后仍无法解决,于是,队上通知王新舰下井进行维修。在检查的过程中,王新舰一眼就发现了故障点,不到一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近年来,他先后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百余起,参与40多项技术革新,自主发明创新成果11项,特别是自主发明的机械动作阀代替感应器,解决喷雾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不喷雾降尘的作用,仅此一项为综采一队年节约材料费用10多万元。

  退伍不褪色,煤海显本色。在一号煤矿,像郝卫平、李龙军、王新舰这样的复员军人还有很多,在部队他们是优秀的军人,在煤海他们是优秀的煤炭工人,在煤海深处闪闪发光。(倪小红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