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9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品牌总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谭新政 朱则荣 杨谨蜚 著

  3.1 社会网络中的品牌发展结构

  社会网络包括了社会化、社会发展关系、人类和国家公民共有的公民社会、非营利的社会品牌组织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流网等多网互联的社会网络组织形态,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基于人与人之间连接的人际网为基础架构的。无论社会、社区、家庭或社会化服务还是各种网络,其本质都是一致的社会网络化发展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网络的融合与发展必然是一体化的人类整体系统化网络结构,是作为个体的人——与各种社群作为群体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因此对人类社会或网络发展的理解,必须放在同一层次和空间中进行综合处理。

  品牌是基于社会网络发展的,并且随着社会网络的现代和未来发展,品牌在社会网络中的组织结构、运转形态、发展方式都将出现极大的改变。这种品牌化社会革命正在悄然诞生,在酝酿中发育,并逐渐走向清晰与成熟,是决定未来人类品牌未来发展力、国家品牌经济发展结构和企业品牌运行模式的关键战略性品牌能力准备。

  具体而言,人类的品牌生态链是一个多元分支、独立且又组合协同发展、自适应循环的系统,社会网络是品牌赖以有机产生、纵深发展、分布式运营的交叉交互网络。品牌生态链+社会网络=高水平的品牌生态组织,是人类品牌化过程中最为真实的未来形态。最简单的例子是企业开始纷纷抛弃电视广告、纸媒报道,转向研究并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品牌传播方式,并发展基于各种联网形式的社交网络、社会化服务和联网技术。而最终人类的社会活动、社区、社群特别是人与人的连接交互关系都搬上了多种网络介质,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将是以高度社会网络化发展为前提的。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对网络的理解并不应仅仅是基于互联网思维或联网技术的发展,这显然是对社会网络发展的一个误区,而这种思考认识方式造成的结果是未来10年后互联网从业者的失业。因为互联网仅仅是人类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技术和应用分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原本就是以社会网络为主体结构运行的,而家庭、企业、社区、国家或人类社会都是建立在社会网络基础上的一种组织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从人类3500年前的秩序网、2000年前的路网到铁丝网的发明、电视网的发展、未来星际互联网等等,都是社会网络存在的原始或进步形态,它一直存在并高度发展着。只有这样去认识,一个品牌或品牌组织者才会真正在社会网络中有效发展起来,并始终保持其发展优势成为永恒的品牌。

  3.2 人类对品牌的极致追求

  人类对品牌的极致追求是使人类快速运用品牌、发展品牌、消费品牌的持续动力,也是人类对生活、生产、进步、发展的多样化追求所产生人类综合文明成就。追求无止境,追求产生了人类对品牌最新、最潮流、最高级的需求,追求激发了人类对创造、生产和发展品牌的创造力。人类对品牌的追求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在金融资本和商业活动领域的繁荣活跃,极大地促成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生活形态等各方面的空前发展。而人类对品牌的追求,使人类对精神的追求、对物质的追求都保持了高水平的发展态势,从而形成了富强民主的国家、经济繁荣的市场、富裕幸福的家庭、丰富多彩的生活、灵动极致的精神享受和琳琅满目的品牌物质。

  正是由于人类对品牌极致追求,使人类的发展在过去一百年以来、未来一百年的深刻变化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人类进步发展推动作用。认识这种作用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发展品牌,更清晰的体会到品牌的价值,更准确地在人类发展力中突出发展未来品牌,进一步地创造品牌、运用品牌、发展品牌使国民经济建设、国民富裕程度、企业发展水平达到更高发展力水平。

  品牌化作为人类在21世纪发展的主要结构化社会经济变革主力,将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深度在人类社会中深层次发展。高度的品牌化将促使人类在整个21世纪完成彻底的全方位品牌化,品牌是真正跨越国界,无止境、无边界、无角度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领域和全方位的市场覆盖,高度发展的品牌化将使一国之国力、一企之发展、一人之努力得到最完美的能量积蓄,使创造潜力得到最佳层面的全面释放。

  从来没有一种社会发展方式、从来没有一种经济奇迹,从来没有一种人类进步发展的主题——如同品牌这样激发全球、吸引全民、促进全社会创造并爆发出高度发展水平的人类经济奇观,昨天、今天、明天——人类品牌发展的大潮与大格局必将呈现出更为壮观的宏大景象,而每一个品牌写就的史诗也必将记载于人类进步发展史的每一个页码,人类的未来一切消费——进而到一切发展力的变迁代表符号——都是由品牌组成的。

  第二章 品牌定义

  对品牌做出定义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主要取决于品牌是一个不断在发展中的事物,且对人类产生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大,这使得品牌的定义处于不断演进变化之中,从最初“标识”的理解扩大到“产品”和“营销”的层面,再扩大到“经济”、“价值”、“社会”的层面,最终全球出现的品牌定义已经不下数百种。而对于品牌的理解也因人而异,每一个阶层每一个群体从不同角度都对品牌的多元理解形成了特有的品牌万象论。

  我们对品牌定义的考察,从品牌的词源、词性、品牌定义的发展入手,以便更为直观的帮助人们理解、认识和运用品牌,全世界不同的人对品牌的不同理解构成了多层次的品牌意识,不同的品牌意识产生出了不同的品牌实践结果。对品牌的定义、认识、意识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世界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品牌定义,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是因人而异、因才施教,我们在众多关于品牌的理解中只确定基本的品牌思想方式,但不会对品牌做出固定定义,正如我们所期望的一样,人类对品牌的发展都应该建立其自身对品牌的理解,从自己对品牌的认识出发,以自己认为正确的品牌定义或品牌意识来发展自身的品牌实践,这是人类多样化品牌意识产生人类多样化品牌世界的品牌规则共识。

  1品牌词源

  品牌由英文单词“Brand”直译而来,词源来自于古挪威语“brandr”(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古斯堪的纳维亚语——Old Norse,冰岛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等北欧语言的祖先),中文意思为“燃烧”及“烙印”,它曾经是指:在马等牲畜上打上烙印,以此来标识财产所有权。

  品牌词源的形成过程:

  从4000年前到公元1世纪,整个不列颠的原住民是凯尔特人,即便在罗马统治时期,整个不列颠都很盛行的原生凯尔特语言。尽管凯尔特文明是已知的品牌文明基因组、品牌思想以及最终孕育和诞生人类品牌的最主要文明体,但并不是今天英语中品牌一词的来源,英语的起源从公元前700年左右凯尔特语正式开始发展,但后来发生了重大改变。

  从公元450年到1066年,古英语发生了第一次巨大变化。《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公元449年左右,不列颠群岛国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请“盎格鲁亲戚们”来帮助他对抗皮克特人,于是他赐予盎格鲁族东南部的领土作为回报,随后他又进一步寻求支援。来自德国北部和日德兰半岛的早期日耳曼人部落(盎格鲁族、撒克逊族、朱特族)移民到英格兰,统治了当地的凯尔特语族言,并逐步形成正式的“古英语”。

  公元9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大规模进入英国北部,到9世纪末几乎占领了整个英国的东半部,斯堪的纳维亚人说的是北日尔曼语,这使大量斯堪的纳维亚语(以古诺斯语Old Norse为代表)的词汇进入了古英语的词汇,古诺斯语和古英语有很多同义词汇,因此古诺斯语词在许多英语词汇里往往取代古英语词,“品牌”一词就以新加入的词汇进入英语。

  1066年英语发生第二次重大变化,是以诺尔曼征服(Norman Conquest)为代表,在诺曼底公爵威廉1066年征服英国后300年内,英格兰的国王只讲法语,一大批法语词汇又进入了古英语。16世纪的文艺复兴,英语中大量吸收和借用来自古希腊语、拉丁语中的词汇,随后发展演变为今天的英语,是多种语言融合的产物。

  在英语的形成过程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brandr”作为新加入的词汇演变为“Brand”,成为今天人类对品牌所使用的主要词汇,和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仅从“Brand”字面意思上理解品牌,必然造成品牌认识落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