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8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吴牧军:心许清平志峥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企业理念:科技领先、安全环保,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企业宗旨:誓将火灾风险降到最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做军人,就要在生死前沿;做企业,就要在责任前沿;做市场,就要在科技前沿;献爱心,就要在脱贫前沿。”

  四川盛安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牧军,16年从戎生涯,就是在“死亡路段”的通麦天险迎风踏雪、餐冷卧冰中淬火无悔青春;退役后走下雪域高原,对酸雨、雾霾、水污染的切肤之痛,使他在创业之路上毅然选择了心怀绿水青山做环保;而2015年的“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99名消防官兵的罹难,使他这位退役的武警战士感受到锥心之痛。为了力助万家平安,他开始做“可以喝的灭火剂”的安全消防、环保消防,站在了革命性的科技前沿;企业做大做强之后,积极投身脱贫攻坚践行自己的爱心之愿……

  吴牧军的心路延伸由自己的意志、情怀所决定,在平凡与卓越之间,他正勤进地不断开创着自己的前沿人生与事业。

1.jpg

●四川盛安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牧军

2.jpg

●亲密战友中有的已经长眠于通麦天堑

3.jpg

●扶贫调研

  ■ 本报记者 冯光国 特约撰写 伏炎

  成都海棠千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是成都的雍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成都的生机。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在一家普通的茶坊,我们与本次采访报道的主人公相对而坐,面前各放着一杯热茶,让人心怀氤氲。主人公叫吴牧军,四川盛安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正值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年岁。之所以要采访和报道他,是想要弄清一个简单而极有意义的问题:一个武警战士退役后为何刻意地选择了做环保企业这份艰辛,年复一年、孜孜以求。而简单的“前奏曲”之后,我们便在他可亲甚至憨态的笑容里,感受到了这位曾经的铁血军人内心里的花世界、茶心情。紧接着,一段堪称“吴牧军名言”的话,又反客为主地明晰了我们采访的思路和层次,洞开了他光亮的心志宏图。

  他说:“做军人,就要在生死前沿;做企业,就要在责任前沿;做市场,就要在科技前沿;献爱心,就要在脱贫前沿。”

4.jpg

●吴牧军深入对口帮扶村镇实地调研,在田间地头把“万企帮万村”活动落到实处。

5.jpg

  生死前沿 “川藏线”淬火无悔青春

  1991年年底,未满18周岁的吴牧军在他的家乡甘肃天水应征入伍,圆了他的军人梦,在部队新兵连过了他的18周岁,随后开赴“川藏线”最艰险的路段,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成为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部队的一名战士。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部队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2018年中央军委统一部署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部队改名为“武警机动总队二支队”)。武警交通部队组建以来,主要负责国家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承担国家抢险救灾的“急、难、险、重”工程项目、“新藏线”“青藏线”“川藏线”这三条生命线和军用公路的畅通、维护社会治安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部队具备政治素质好、作风纪律严、技术水平高、攻坚突破性强等优势,是国家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了民用施工队伍无法完成的筑路架桥等艰巨施工任务。吴牧军所在的支队长期驻守“川藏线”,并先后参加了二郎山公路的建设及西藏公路的维护。

  通车于1954年的“川藏线”,是新中国诞生后民族大团结的一段感天动地的工程,一个举世无双的创举;因沿途气候恶劣、地质复杂,筑路期间,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位英雄倒下;而通车后,抢险保通也是分分秒秒的生死考验。吴牧军所在的支队,值守的又恰恰是“川藏线”上令人惊悚后怕的通麦天险,素有“死亡路段”“通麦坟场”之称。这一路段在波密县城和林芝县鲁朗镇之间,包括14公里便道通麦天堑和102塌方区等。102塌方区因“川藏线”102道班而得名,又号称“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山体土质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流沙平均每3分钟就发生一次。这一路段的路况恶劣程度达到了极限,险、窄、陡、泞,险象环生,几乎每天都有事故发生,每年都有无数车辆坠崖,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有人永远消失在道路下面的帕隆藏布江中。所以,遇险必及时抢救,遇堵必快速抢通,成了吴牧军和他的战友们高危而又神圣的工作与使命。

  迎风踏雪,餐冷卧冰。一次次紧急出警,锻打他们的意志,淬火他们的青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战斗,直到退役,吴牧军历经了整整16年。在这期间,他共有二十多个战友在遭遇雪崩和在与泥石流的对决中,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英灵化作了雪莲花。

  因为这一路段的特殊性和川藏兵的艰辛,成为了2001年中央电视台“世纪初年走边关”和2002“穿越生命线”专题节目采访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节目组穿越“川藏线”现场采访时,吴牧军陪伴著名主持人侯丰一同走过了“通麦天险”段,向侯丰介绍了他和他的战友每天穿越在生死“刹啦间”的考验。侯丰被他和他的战友们随时所面对的不可比拟的艰险和义无反顾的精神深深感染。节目播出后,也深深震撼了国人。自此,吴牧军与侯丰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结下的深厚友谊保持至今,成为了很要好的哥们。

  吴牧军对自己从军后历久弥深的情怀是这样表述的:“通过我们长期艰苦卓绝的保通,使‘川藏线’的年通车时间由原来的不足半年提高到了11个月,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在这期间,我们与藏族同胞的感情不断深化。我最深切的感受是,藏区同胞自解放以来,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始终一腔热血地爱党、爱国、爱人民领袖、爱人民解放军;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融洽亲和达到了亘古未有的程度;我和我的战友们都觉得,我们无论多么艰苦,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都值了!”

  责任前沿 做环保心怀绿水青山

  2007年,吴牧军退役并选择了自主择业。他的创业之地,选在了成都,创业之路,选择了环保。

  吴牧军向我们述说了为何择业环保的心路历程。

  他说,退役走下雪域高原后,才痛心地感受到,酸雨、雾霾、水污染已经很普遍、很严重,蓝天白云成了梦想。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已威胁到人类健康与生存,更令人痛心的是,太多的人因为趋利,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所以,他在选择了自主择业后,对环保问题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观察、调研,这种观察调研一直深入到了社区——因为他的创业肯定只能从基本面做起,去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一个碧水蓝天、祥和平安的世界而奋斗,尽自己绵薄之力、希望更多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他在生活中的污染源头发现,自家居住的小区里,天热时蚊蝇特别多,特别是垃圾桶恶臭难闻,路人总是捂鼻慌忙地走过,低楼层的住户连窗户都不敢开。每当路过垃圾站、垃圾场时,蚊蝇与恶臭更是可怕,而垃圾的处理方法,却依然很落后,很缺乏新科技手段,效果差甚至再生了更严重的污染源。就是说,垃圾桶、垃圾站、垃圾场在夏天,往往蚊蝇成群、恶臭袭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环卫工人的健康,而许多地方依然在用敌敌畏等剧毒农药这样的化学方式进行灭杀,反而治标不治本产生的是更严重的污染源。

  心愿生机缘,吴牧军很快便了解到家在四川宜宾的一位还在自己原部队服役的战友的父亲退休后,自主研发的“广江牌”微生物环保除臭剂正在向市场推广。这个产品是上了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新成果奖”榜单的,它的先锋性在于,能将垃圾中的蛋白质分解,从源头上遏制H2S和氨氮的产生,从而减少了臭气,能极大地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既可杜绝再生污染源的产生,还能够形成延伸性的环保功能。这样,“广江牌”微生物环保除臭剂成了他公司合作产品的首选。也在这个时候,他有幸认识并邀请了孙国朝研究员为技术顾问。孙国朝是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能源研究室的主任,也是中国沼气学会理事,三十余年主要从事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技术及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贡献巨大。

  由此,吴牧军的创业挺进到了责任的前沿。他的环保公司也因此逐步深入到了市场的各个点与面,前景大开。

  几年下来,产品在市场落地的点与面,都非常可喜。在川内已占整个市场70%左右的份额,从四川到西南再到全国,除了“广江牌”微生物环保除臭剂先前已经落地的代理点,他公司的占有效率完全可以称之为“逐浪高”。

  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真可谓一路惊喜。其中,公司在成都邛崃市通过竞标,被确定为单一来源政府采购产品,家乡天水也因为这一产品带给城市的清新,给予了公司高度的赞赏。仅此两例,足窥全豹。

  科技前沿 做消防力助万家平安

  在接下来的采访段落里,吴牧军又把我们带向了他事业更高的科技前沿——安全消防、环保消防。

  当吴牧军说出自己公司的另一个战略合作伙伴的名字——中瑞华特(北京)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时候,我们不由得会心地一笑。因为不久前刚好读到过一本叫做《战略与管理》的书,此书是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主编的,很权威。书里有一篇《我国消防安全防护系统与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是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课题组撰写的。报告在“产品研发”一节中写道:“国家鼓励、支持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使用先进的消防和应急救援技术、设备。由中国消防协会组织的火灾现场扑救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组织专家评审的比较分析表明,中瑞华特(北京)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系列消防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标准化和环保型、节能型的特点,势将更好地适应不断扩大的消防市场的需求。”同时,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了该公司的“瑞特”水系灭火剂与传统水基型灭火剂相比较下的“灭火效率高、通用功能棒、低温性能强、保质时间长、环保性能好、辅助功能多”等六大特点和优势。报告还介绍了中瑞华特(北京)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几年前与四川消防总队等单位合作成功研制的“公交车A型消防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已在四川等地的公交车上推广应用。该系统可在1秒钟内启动灭火装置,3秒钟内控制火势,6秒钟内灭火,可以避免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对于这篇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吴牧军显然是熟知的。吴牧军介绍说,灭火产品最好我们一生都不用它,但我们不得不每日防备着用它,当火灾发生时储备有效的灭火器,灭掉火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单位配置灭火器是必备,但我们家庭和汽车基本是空白,这是很大的一个隐患。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设备的增加,电线负荷的超载,电器老化潜在的消防隐患更加具体,一点小火会引燃一个家庭,一个单元,一栋楼甚至一个小区,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他进一步介绍说,“瑞特”水系灭火剂是由瑞特公司和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按军标共同自主研发的,并有“水系灭火剂”的发明专利,从环保性能考量,是一种“可以喝的灭火剂”。他还将报告中所列特点和优势概括为革命性的“三可灭”和“两不会”。前所未有的带电(最高3.6万千伏)状况下可灭;零下41摄氏度的环境下灭火剂不受任何影响,可灭;A、B、C、E、F类火灾和醇类火灾均可灭。该灭火器在灭火过程中,迅速降温(可以将上千度的高温瞬间降到40度以下),消烟、降毒、隔热,抗复燃性能强(灭火以后倒入汽油也无法点燃),发生火灾时火势太大无法扑灭、可将该产品喷涂在衣服和裸露皮肤上,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灭火后,不会对大气、土壤、水源造成污染;灭过火后可抗复燃(甚至倒上汽油也不会点燃)。到目前为止,“瑞特”水系灭火剂已在辽宁舰和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天安门广场、中南海以及四川的省市部分机关单位、部分大专院校、部分酒店、部分社区及成都彭州炼油厂油库、成都部分旅游景点配置使用。也可以说,吴牧军和他的公司,挺进到了我国消防事业的革命性、战略性的前沿。

  说到这个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吴牧军同样是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链接。

  作为一名退役的武警战士,每当看到身边发生火灾时很多民众因为没有消防安全意识遭受痛苦甚至惨遭不幸,每当听闻在久扑不灭的大火中有消防官兵牺牲的消息,总会锥心地痛。特别是2015年的“8.12”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165人遇难,其中消防官兵罹难99人,对他的震撼程度是无以复加的。为此,吴牧军首先做起了消防安全知识的传播者。他说,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防患于未然,远离火灾,为了让更多的人懂得防火、会灭火、会逃生,将火灾风险和危害降到最低,为了安全消防、环保消防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将义无反顾、奋斗不止。

  誓言铮铮,铁血依旧,天地之恋,志向峥嵘。

  的确,在与吴牧军的相关视频里,他再次成为了一名战士,一身迷彩服,出现在各单位、社区消防安全普及的演练现场,去充分显示他所概括的“瑞特”水系灭火剂革命性的“三可灭”和“两不会”效能。每当“瑞特”水系灭火剂与传统水基型灭火剂相比较下,同样火势却能更快速有效地扑灭时,人们对“瑞特”是一阵又一阵高亢的喝彩声。

  这也说明,吴牧军对市场开拓的认识还是非常理性的,一分耕耘,方有一分收获。为了扩大产品的市场效果,他还先后与阿里巴巴、慧聪网、“易田”、中国联盟等结成了线上线下的合作联盟,该产品面向市场已和云南、贵州、重庆、甘肃、陕西,河南等多地建立了长期合作推广关系,去年,产品已出口俄罗斯,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也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也在为该产品走向全球办理欧盟认证,去赢取全球市场的万千气象。

  爱心前沿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

  作为四川省副食流通协会副会长,吴牧军积极投身于“万企帮万村”的扶贫活动中,经常深入到对口帮扶村镇进行实地调研。

  对口帮扶村镇之一的凉山州普格县菜子乡卫星村,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贫困户118户、贫困人口482人。主要农产品为香米、玉米、土豆,其中香米从2月中旬播种到移栽到收割,生长期长达8个月左右,当地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肥环境,生产出来的香米是真正绿色生态的“香”!但由于山高路远等客观条件制约,销售一直都比较困难。吴牧军协同省副食流通协会和“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平台的领导,想方设法拓展这个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对农产品进行包装,既可以保护农产品,以更加方便农产品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增加农产品的价值,预计年销出量在10万斤以上。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卫星村已脱贫75户279人,还有63户203人计划在2018年全部脱贫。

  2018年6月25日至26日,在四川省委统战部牵头联合省工商联、省扶贫移民局、省投资促进局、省光彩会、农发行四川分行等单位和凉山州委、州政府举办的“沿着总书记足迹 重走凉山扶贫路”活动中,副食流通协会执行会长、“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平台运营中心主任程宇,四川省国际商务发展促进会会长蒋文彬,四川省副食流通协会副会长吴牧军,“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平台运营中心副主任何春林等一行,在认真积极参与活动组委会安排的各项活动后,再次深入到卫星村,在田间地头迅速展开实地调研,并与普格县民政局长乃都工体、菜子乡党委书记吉此日呷、菜子乡卫星村第一书记鲁友华、菜子乡办公室主任杨睿等展开会务座谈,了解卫星村扶贫攻坚难点,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对口帮扶项目。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深切感受是,吴牧军的心路延伸和其他人依然是相同的,由自己的意志、情怀决定,形成了链条,而他的链条始终是坚实的、光亮的。

  前沿总是无比艰辛的,但也是精彩与辉煌代名词。在平凡与卓越之间,吴牧军正勤进地不断开创着他的前沿人生与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