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1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传统到现代: 一门学科与一个产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魏琳

  40年来,中国酿酒产业显而易见的成就表现为产量、销售收入、国际影响力等诸多层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一切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酿酒科技的进步和一大批酿酒工程师的推动。

  在这一进程中,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为代表的一批专业院校、专业学科,为中国酿酒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组成了中国酿酒产业最坚固的技术基石。

  一座学府:中国酿酒工程师的摇篮

  2017年9月21日,原本平静的江南大学因为三位特殊校友的到来顿时变得热闹非常。

  109岁高龄的酒界泰斗秦含章、78岁的原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景炎、78岁的贵州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三位酒界大师齐聚一堂的场面实属难得,也展现了江南大学这座酒业权威学府的深厚底蕴。

  作为中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在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拥有极强的品牌影响力,曾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及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其酿酒工程专业曾孕育出一大批酿酒专业人才,素有“酿酒工程师摇篮”美誉,国内大型企业40%以上技术负责人均出自该专业。

  在我国白酒、葡萄酒、啤酒、黄酒等酿酒科研教学领域,江南大学都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对推动酿酒技术的传承与创新、酿酒产业技术升级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作为江南大学最年长的校友,秦含章是当代中国食品和发酵工业的拓荒者,也是江南大学的奠基人之一。1958年前后,以任教过的八所院校相关专业为基础,秦含章牵头组建了无锡轻工学院,也就是江南大学前身,并出任当时教学班底的主要教授之一。季克良、高景炎等酒业大师级人物,都是曾师从秦含章的学生。

  1963年12月,求学于无锡轻工学院食品发酵专业的季克良即将面临毕业分配。此时,《大公报》公布的一份全国第二届评酒会评选结果,为他的人生轨迹悄悄勾勒了方向。由于这一届评酒会茅台酒的名酒排名大幅滑落,引起周总理的重视,季克良作为当时的轻工部从无锡轻工学院酿酒专业选拔的高材生来到茅台,并成为第一个用科学理论解读茅台的人,此后的传奇早已为业界熟知。

  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是中国第一位“白酒博士”,他曾表示,白酒行业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这决定了白酒行业重视历史传承的经验,但这里面却有许多技术操作是说不清楚的,只是一代代传承下来,而他的工作就是“把说不清楚的东西说清楚”,并且希望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由于有曾在日本学习的经历,徐岩对于日本的清酒有深刻了解。在他看来,清酒之所以能在许多国家得到认可,主要得益于其理论体系的研究。在30多年的白酒科研生涯中,他也一直致力于白酒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性研究,为白酒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国际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拓荒者”秦含章到“创业者”季克良、高景炎,再到“创新者”徐岩,三代“江南人”所呈现出的正是我国酿酒科研领域不同时代的科研人员群像。正是基于一代代大师级人物的探索实践,中国酿酒产业才能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过去走向未来。

  一门学科:百花齐放的科研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来,在我国酿酒科研体系建设中,除江南大学作为“酿酒工程师的摇篮”外,还集结了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社会化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并形成了“产学研”密切协作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体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为我国酿酒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目前我国开设酿酒相关专业的院校,除江南大学外,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贵州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大连轻工学院、四川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并且随着酿酒产业的发展,开设酿酒相关学科的高校正呈现不断增多态势。此外,由茅台、五粮液等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创办的酿酒教学科研机构也展现出蓬勃活力。

  同年12月18日,由五粮液深度参与的中国白酒学院、中国白酒酿酒培训基地、四川理工学院五粮液白酒学院宣告成立。其中,五粮液白酒学院将参照校企合作的统一范式,双方将在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建高层次人才资源信息库、共建人才选调与实训基地、实行互派挂职交流、建立人才聘用机制、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

  一方面是高校不断增设酿酒相关专业,另一方面龙头企业逐渐深入酿酒教学科研领域,不断壮大的科研队伍背后,展现出酿酒产业的广阔前景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高度需求。特别是随着当前酒类行业换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水平的高低和人才储备的多寡将直接成为酒企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对于酿酒教学科研而言,一个百花齐放的繁荣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