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餐饮大师暨中华老字号 “郭汤圆”技艺传人刘德成喜收徒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唐勃

1.jpg

  6月22日,中华老字号“郭汤圆”第二代技艺传人、成都名小吃餐饮大师刘德成71岁之际,在成都喜收新徒郭军为郭汤圆第三代传人,原成都耀华食品厂特级面点大师李朝品等众多业内嘉宾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光荣的历史时刻,这标志着“郭汤圆”传统技艺在保护、传承发扬方面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即将迈上新高度。

  据介绍,“郭汤圆”由四川中江县人氏郭永发创立,始于清朝末年,起初汤圆名为“滚货汤圆”,以糯米粉均匀铺在簸箕里,放入切成小块的红糖作馅心,以抖动簸箕使红糖滚动粘粉,边抖动边洒水,直至红糖裹上一层糯米粉,形状变成圆形即为汤圆。后经郭永发精心改良成吊浆粉子来加工,其馅心细腻精巧、口味新奇,尤以“洗沙”最受欢迎,让郭永发的汤圆担子生意火爆起来,一早一晚两副担子在成都北门大桥一带沿街叫卖,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食客的需求,于是他就在北门火神庙附近开店经营汤圆,人送雅号“郭汤圆”。

  上世纪60年代,刘少奇、朱德到成都视察,品尝了郭汤圆后大加赞赏,事实上,那时郭汤圆推出的馅心都在十种以上,并在成都餐饮业形成了“南赖北郭”之称,199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郭汤圆“成都名小吃”称号;1995年,国家国内贸易部授予其首批“中华老字号”。

  现场拜师的郭军,系特三级厨师,从事餐饮多年,执着于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研究传承。他在现场告诉记者:“作为老成都名小吃,郭汤圆声誉卓著。五年前,我在宽窄巷子店,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郭汤圆这一中华老字号产品,在成都颇为驰名,由于我本身姓郭,觉得和它颇有缘分;两年前,通过餐饮界的朋友终于认识了我的师傅,听他讲了很多郭汤圆的故事及技艺上的东西,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定拜师的信心; 去年,我师傅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我发誓要在传承好传统名小吃技艺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新观念新想法重现传统名小吃的生命力,同时,把发扬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在保持深受食客欢迎的洗沙馅等传统馅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丰富品种,推出鲜花馅和水果馅等新品,弘扬老成都小吃文化,将成都的美味老字号食品以崭新的面貌奉献给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郭汤圆店目前只有宽窄巷子一家店,之前为传统的店,是以传统的方式加以展示。“后期我们将以创新的方式,加入创新的元素开出更多的新店。我们会以便民餐饮店的方式出现,价格会更亲民一些。在东西南北中遍地开花,在国内成功后,在时机成熟时将郭汤圆推向海外市场。当然,在制作技艺上也会加以创新,通过新店新味道加以展示。其实,汤圆一般都用煮的方式,但其实如蒸、煮、煎、炸等烹饪方式都可以采用。我认为,我们不仅应在品种上创新,在加热方式上也可以创新。此外,我们还在研发冷吃的汤圆,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郭汤圆传统馅心的良好味道,并且方便快捷、耐贮存,随时随地都能吃到。”

  据了解,现年71岁的刘德成大师在15岁时就进入餐饮行业,现在是国家级川菜名小吃特二级厨师,早年一直在成都郭汤圆门店担任经理,也是郭汤圆创始人郭永发的嫡传弟子,在餐饮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拜师仪式上刘德成大师亲手把自己记录和整理的郭汤圆技艺及其他名小吃制作秘笈交给了郭军,并勉励他不负众望,为传承名小吃技艺和推动传统餐饮文化做出贡献。

  “拜师会上,我师傅给我的这个记载了郭汤圆以及其他名小吃制作的秘笈,让我对师傅为弘扬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胸怀肃然起敬,他能做出这种行为特别让我感动钦佩,我十分愿意将这个传统的技艺薪火相传,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中华老字号“郭汤圆”第三代技艺传人郭军最后自信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