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鹏 孙以兵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成功举办,我国宣布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会议要求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新华网4月23日)
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并宣布推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
我国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彰显我国主动开放坚定意志和决心,必将开创我国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但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除了强化创新与研发外,大力推进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多式联运可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减少用能、提高资金周转率而降低融资量。然而多式联运在我国尚属一块“短板”,必须有力推进我国多式联运,力促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有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加快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的物流成本较高,到2015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占到17%左右,而美国约是10%;我国制造业生产成本中仍有三成左右被物流占去,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至15%。这些跟我国多式联运不发达有较大关系,如2015年多式联运运量规模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2.9%;运行效率不高,货物中转转运所耗费的成本约占全程物流成本的30%。而欧美国家经验表明,多式联运能提高运输效率约30%、减少货损货差约10%、降低运输成本20%左右、减少公路交通拥堵50%以上,其降本提效作用很明显。
据有关测算,我国铁水公单位周转量运价(普货)比约为1∶0.13∶2.6、能耗比约为1∶0.7∶5.2、碳排放比约为1∶1.3∶10.9,通过多式联运将更多中长距离公路货运转向铁路和水运,将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共同推进多式联运,我国正在努力。去年初国务院印发《交通运输部等18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多措并举力争到2020年,我国实现多式联运货运量比2015年增长1.5倍,届时可节约物流成本约4350亿元、公路中长距离运输向铁路转移10%能源消耗将下降约1000万吨标准煤。到目前,长江经济带着力打造铁水公空运输大通道,重庆已建成西部铁公水空国际多式联运体系。
推进多式联运,铁路部门正在发挥骨干作用。铁路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加大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装化装卸运输水平并取得较好成效,去年上半年铁海联运班列同比增长251%、全年铁路集装箱运输同比增长37%。今年铁路更是努力落实党中央要求,力促“公”转“铁”, 3月20日广西铁、港、企三方会谈达成共识,铁路与10家客户签订铁水联运协议运量3705万吨,同比增加256.6万吨。而作为铁公、铁水联运典范的中欧班列,到3月29日今年共开行1000列、同比增长75%,降本提质增效作用更为显著,深得国内外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