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孔府家酒,很多人应该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的一曲“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唤醒了国人对于家的思念,时间一晃二十多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孔府家酒,变成了一个老牌子,有多老,可能一想到他,就是经典大陶瓶的样子。
这是国人印象中的经典大陶瓶。近些年,孔府家发生了不被外界全知的新变化,针对这种变化,凤凰网酒业在2018成都春糖期间,和孔府家酒业总经理刘涛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倾听刘涛先生讲述孔府家的老品牌年轻化之路。
回忆起自己当初就任孔府家酒业总经理,刘涛颇有感慨:“之所以来孔府家,还是看中了孔府家是老品牌,有文化底蕴,值得自己去为这个老牌子做出一些改变,让孔府家重回大众视线之中”。
上任两年来,孔府家产品结构稳步提升,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营指标逐年向好,孔府家人的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可谓旧与新的转换业已完成。
曲阜被称为东方圣城,孔子故里,儒学发源地,其文化积淀的土壤不可谓不厚,这就如同曾被革命打倒的老式精英们,改革开放后最先取得成就的大多是他们的后代,这或许就是基因。青丝变白发,鞠躬对芳华,这是对这位中青才俊的现实写照。
针对记者提出的老品牌如何年轻化、现代化问题,刘涛给出了详细的答案:
1 认清自我,孔府家具有独特的历史优势
孔府家是中国低度白酒的开创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研制出38度低度优质白酒——孔府家酒,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曲阜时品尝孔府家酒后,给予高度评价,称孔府家酒是“曲阜第四孔”。
中国最早的酒类央视广告。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曲“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拉开了酒类商品广告营销的大幕,此后各类酒类品牌纷纷效仿,大价钱投入广告营销。
白酒出口常年第一。孔府家曾经连续八年全国出口白酒第一,其独特的包装设计与文化味道深受海外人士欢迎。
2 新时代,新面貌,产品创新是王道
最早提出畅饮型白酒概念。在去年举行的“孔府家酒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畅饮型白酒论坛”上,孔府家首次提出畅饮型白酒的概念,最直接的解释就是酒体饮后舒适,适合现代人的饮酒习惯,也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产品设计要做畅饮型文化酒路线。孔府家五大产品线国、朋、德、府、陶,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生根发芽,完美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深意。
3 注重消费者体验
来到孔府家之后,刘涛将消费者体验作为重中之重,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调整了销售通路、运输方式等,同时对于产品体验的把控更加细微,包括包装开启、酒体入口舒适感、饮后第二天的感受都做了进一步改进。
特别是针对消费者反映的酒体口感不稳定现象,组织科研团队进行了大量实验,最后制定了双轮发酵+3年基酒+1月瓶储的产品生产规则,从而严格地控制了每瓶酒的酒体质量,消费者体验得到提升。
此外,孔府家在去年建成工业设计中心,一方面通过此平台展示孔府家的酒旅文化,另一方面增加了定制酒这一年轻化、个性化的销售方式,让用户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自己喜爱的酒体包装,每一瓶酒都是顾客专属,真正做到了用户体验升级。
4 营销方式不断创新
提升终端店面的形象与体验。孔府家的所有终端店面全部以橘色为基调,一反其他酒企红色、蓝色的传统色彩,橘色代表欢快活泼的心情,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成果,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另外店面的整体形象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主,突出孔府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形象,让儒家文化走进大众视线,而不是束之高阁。
热身公益,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两年来,孔府家加大了对于公益事业的关注与投入,包括春节爱心大巴活动、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国际马拉松、春节进校园送温暖、春节暖心视频等,关注社会不同人群冷暖,传播正能量,是孔府家近年来的一些积极改变。
跨界而来,再造经典。酒企属于传统行业,而联想出身的刘涛来到孔府家本身就是一种跨界,这也奠定了两年来孔府家不断尝试跨界合作的基调。通过与虎嗅、摩拜单车、香格里拉跨界合作,进一步使品牌更加年轻化、现代化、多元化、互联网化。
长达两个小时的沟通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全新的,跟以往不一样的孔府家,在区域酒企寻求调整转型的新阶段,孔府家通过自我探索,找到了一条酒企创新的正确路径。借用曾子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道路很远很长,但对于不断突破自我的孔府家,我们还是充满期待。
(据凤凰网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