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管子理论与实践之今译 古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故乡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李学俊

  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文明都先后消失,唯有中华文明既辉煌灿烂,又绵延数千年而不绝。这是为什么?

1.jpg

  一、社会主义使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绵延不绝

  深受中华文明影响,近代经济学开创者魁奈认为是因为遵循了自然天道:“中华帝国不是由于遵守自然法则而得以年代绵长,疆土辽阔、繁荣不息吗?”康德则说:“古代的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

  古代中国何以如此辉煌呢?世界文明史家威尔·杜兰如是说:“汉武帝……实施社会主义……避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中国至此,达于鼎盛时代。”即社会主义使汉朝达到中华文明的鼎盛时代。本文认同,并特别指出管学与儒学的核心思想构成中国古典社会主义。

  二、古代中国是社会主义的故乡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最早来自拉丁文。大意是全社会共同平等拥有土地资源、资本、产品等,由全体成员共同利益主宰一切,非神权、王权、资本或者其他权力。

  中华文明话语体系原本没有“社会主义”这个词,但却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周朝齐国开国元勋姜太公(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实施了无为而治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管仲(前719—前645年)任宰相之时已有300多年历史,齐国已经成为天下最富裕的国家。但新兴工商金融资本侵占土地等自然资源,控制了市场,掠夺民众,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兴起,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与社会动乱。管子对此鲜明地指出:“私者,乱天下者也。”并指出私有制违背自然天道,因为天公平无私……地公平无私。于是提出以人为本,废私立公, 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按劳分配,实现贫富有度,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论:将土地矿产等资源收归国有;每十年定期分配土地产权;依法保护公私合法合德产权;建立盐铁专营国有企业;国家掌控金融货币与粮食储备,并以此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形式双向宏观调控市场;实施轻徭薄赋财税政策,免除农业税;通过租赁、承包,小微贷款等形式支持民众创业;均衡发展农工商各业,实现充分就业;实施国有民营,国民三七分利等混合式市场经济模式;实行投资者按资分配,劳动者按劳分配,国家掌握社会财富最终分配权,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救助扶持弱势人群;依法剥夺高利贷等剥夺者的非法财富等等,实现全民有合理差别的共同富裕。管子继承发展完善了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持续实施这些政策达四十年,大获成功。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与自由平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十大政策:“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老子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孔子则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与孟子都论述了建立“大同”与“小康”社会主义理想。

  管子、老子、孔子和孟子以上思想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相当的一致。管子的政策中包含了马克思所举的主要政策。汉武帝在陷入“文景盛世”陷阱后启用桑弘羊效法管子,也实施了管子的许多政策,使武帝走出绝境,并使汉朝达到中华文明的鼎盛时代。因此,陈焕章称桑弘羊是中国实施国家社会主义第一人。还有许多优秀政治家,如晁错、贾谊、唐太宗、魏征、刘宴、周世宗、宋太祖、宋神宗、王安石、明太祖、张居正等都根据时代与国情选择性实施了不少社会主义政策。王莽因实施井田制、阻止土地兼并与均贫富被胡适称为中国实施社会主义第一人。中国历朝历代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打出“均贫富”等社会主义口号,迅速获得民众广泛响应,并成为新朝建立时左右顶层设计的重要因素。

  中国在近代被西方列强“战胜”后,西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宪政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主义强势进入中国。中国为何最后选择社会主义?为何马克思社会主义产生,兴起在西方,却持久兴盛在中国?根本原因是:中华文明最高原则与核心思想是遵从公平公正的天道;管学与儒学构成的古典社会主义使古代中国成为社会主义故乡;社会主义最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与传统。只有选择社会主义才具有合道性,同时具备多重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所以,正如孙中山所言:“我国固素主张社会主义者……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宜其进行之速,有一日千里之势也。”

  习近平主席就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三、以人为本,遵循为政的道政社会主义

  管子实施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呢?因为其核心有十大原则:即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国家主权在人民,合道(自然法)性来自遵道立国;国(君)权民授,因为民执政,政绩良好而具有合法性;国家遵道立法,遵道为政;德治与法治并重;经济遵道而行(人与天调);废私立公,贫富有度,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己身心和谐,人与人社会和谐,国与国和谐,文明与文明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等,即“以道统御天下”。所以笔者称之为道政社会主义(详见拙作《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

  四、遵道立法,行政为公:奠定中华法系基础

  管子认为,“道”就是自然法、普世法,永恒法,最高法,即宇宙宪法:道也者,通乎无上,详乎无穷,运乎诸生。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既然自然天道是宇宙宪法,最高法,因此就要遵道立宪,遵宪立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宪律制度必法道。明主法象天道。法天合德。既然天道公平无私, 所以遵道立法就要立法为公,行政为公:行事合于天道,出自公理,则遥远的人都来亲近;废天道,私心行事,母子都互相怨恨。因此,主张以法治国,任何人都必须依法行事: 人君据法而出令。创制法度的是君主,执行法度的是大臣官吏,遵照法度行事的是人民。无论君与臣、上层与下层、尊贵与卑贱,人人都遵从法律,这就叫大治。

  将君权、官权、民权和资本金权通通纳入法制规范,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违法行为,警告如果法制废而不行,故群臣得务益其家。

  社会最大矛盾是基于财富所有多寡的阶级矛盾,因此,财富分配是社会国家治理最根本问题。道政社会主义首先实行富民政策,实现民众贫富有合理差别的共同富裕: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富民的同时,依法保护公私合法合德产权,有效地防止暴力冲突:

  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强者非不能暴弱也,然而不敢者,畏法诛也。同时,缩小已经产生的过度的贫富差距。对操控市场金融,掠夺民众的富豪,则依法予以道德谴责,限制自由,剥夺其非法所得。而因此被剥夺者终身无怨言,孔子因此赞扬管子是真正的仁人。

  管子建立了完善的法制理论,实施了完整的法治,深刻影响后世的道法家,儒法家与霸法家,奠定了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的基础。同时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建立自由有序的和谐社会;首创了举国一致的国家组织;合理分割权力,构建互约互动高效廉洁的道政政体;遵循“道统天下”观,建立了和平天下的国际政治理论与军事理论;遵循遵道而为原则,实现“人与天调”,永续生产,建立生态文明;建立道政古典唯物辩证哲学观等等(篇幅所限,恕未展开,参见拙作《道政匡正世界》第二卷《道政:古代中华文明的高峰——道政理论:中华文明的隐学》)。

  五、中国需要重新发现,世界需要天道匡正

  中华文明为何绵延五千年而不绝是一个世界之问。虽然有了众多解释,但却没有发现系统完整的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学、军事学。然而,一个地域如此辽阔,民族如此众多,历史如此悠久的文明型国家,如果没有这些理论,何以自我组织维护?自我延续更新?

  我们习惯于在儒家、道家与法家中寻找,而很少研究管学(管子先后被划入道家、法家和杂家)。管子理论从汉朝独尊儒术开始就从中华文明的前台转入后台,成为政治家们私秘之学,继续深刻影响中国,但从未成为显学。于是,两千多年之后,中国学界、政界基本就忘记了管学。而当年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将其判定为伪书之后,更被打入冷宫,几乎被彻底忘记。所以虽然我们总是绞尽脑汁地去论证中华文明不绝之谜,却并不充分切实,难以圆融自洽。所以,中国需要重新发现。(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