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首趟中欧班列背后的故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2-1 1 首趟中欧班列.jpg

  ■ 曹克顺

  2月16日,山西省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显要位置刊登了一条惹人眼球的消息:由太重生产的两台20立方米挖掘机乘上山西省首次开行的中欧班列,踏上前往俄罗斯列索西比尔斯克的旅程。

  细心的读者或许更希望知道,在这桩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背后,又曾经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第一战场

  新年快到了,从太重集团矿山设备分公司传来喜讯:该分公司与俄罗斯极地黄金公司一次性签订了两台20立方米和3台35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的供货合同,这一天是2016年12月8日。

  消息一经传出,分公司上下群情振奋,要知道,20立方米挖掘机是第一次进入俄罗斯市场,对太重来说,这是多么难得的市场机遇啊!短暂的喜悦之后,人们又眉头紧锁:这趟货物在抵达俄罗斯列索西比尔斯克后,还要经过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叶尼塞河运往矿区。由于货物过大过重,俄方客户计划采取卡车拉雪橇的冰面运输方式过河,因此必须在3月底冰河解冻之前运到。

  人们掐着指头算了算:从现在起,组织安排、生产调度、下料加工直到装配验收,还有后续的拆卸、包装箱制作、申请车皮、对外协调直到装车发运,满打满算也只有3个月呀!头一回遇到这么紧的时间,承担这么重的任务,压力能不大吗?

  此时此刻,时间真比金子还宝贵,分分秒秒容不得犹豫。次日清晨半个小时的动员会开过,分公司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立即高速运转起来:生产计划重新编制,所有的生产任务暂时推后,一切为两台20立方米挖掘机让路;人员重新调配,主力放在装配车间;生产实施流水化作业,边下料边加工,边装配边检验;最大限度节省采购时间,库存零备件全部派上用场……在那些日子里,原有的两班倒变成了三班倒,整整一个月所有干部职工自觉放弃星期日,没有休息一天。记者在子夜时分来到生产现场,但见领导者现场“坐镇”,技术人员现场解决问题,后勤人员服务到现场,“飞行式”生产碰头会在现场开。明亮的灯光下,设备开足马力运转,机器的轰鸣和职工们的汗水交织在一起,谱写着具有太重特色的奉献之歌。

  1月23日,捷报终于传来,两台“巨无霸”威风凛凛屹立在分公司装配车间,再掐指一算,不多不少整整45天,刷新了大型挖掘机制造史上的全新纪录。

  第二战场

  在这场抢时间争速度的战役中,如果把产品生产制造作为第一战场的话,那么产品包装箱的制造无疑成为了第二战场。

  就在矿山分公司战役全面打响的第二天,木模分公司也拉开了战幕:5个装配组同时在3个主要装箱地点开工,为了赶进度,制箱工在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二三个小时。尽管这样,面对如此繁重的产品包装工作量和如此紧张的进度,倘若以常规生产进度是根本无法按期完成的。于是,创新的火花在这里迸发了:大型扣箱合箱超重导致单独依靠人力根本无法完成,就因地制宜制作了专用于起吊箱片的吊具,使制作箱片的工作效率明显加快;风管盘式收纳盒方便快捷地收放射钉枪风管,工序准备时间明显缩短;物料摆放架合理的把原材料分开摆放,极大地提升了下料速度;合箱专用工具小革新使原本难以操作的箱片对接变得简单化;通过技改将现在的气动木材截料机替代了原来的原木截料机,提高了下料的准确度……这些接二连三的创新举措,最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三战场

  在军事上,一场战役的链条是环环相扣的,同样,战役的胜败取决于指挥战役的将领。

  准确地说,这里的第三战场是担负装车任务的储运分公司。战斗打响的时间只比第二战场的木模晚了一天,所不同的是,真正的冲锋陷阵是在后期,前期看不到一点战火硝烟,一切紧锣密鼓都在运筹帷幄中。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时下汽运、铁路都面临运力紧张的状态下,此趟专列只有通过太原铁路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太原海关以及政府检验机关等部门通力协作,才能保证班列准时、安全、高效地运行。这里的战斗已不再是以往的“单兵作战”,而是一场“多兵种合成作战”。

  策划、协调,再策划、再协调,光是有方方面面人员出席的会议就开了至少3次,其他相关会议更是不下20来次。

  采众人智慧,集多家所长,复杂的方案最终敲定了:山西省首趟中欧班列共计41节车皮,其中有10节集装箱专用车皮,每节车皮装载两个集装箱,一共是20个标准集装箱要求3吨以下的货物入集装箱,另有31节铁路敞车车皮装,装入3吨以上的零部件,堪称前所未有的“混搭班列”。也因为多方支持协作,本次专列全程实行“零编组”,大大压缩了运行时间;一次申报、12小时内通关,提高了通关效率;集中组织发运、统一运作,为客户降低了20%的运输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满洲里海关针对此次运输首次提出了“公路货物在铁路海关监管场所同铁路班列货物一起申报,通关后在海关押运状态下从公路口岸出境”的方案,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极大的通关便利。

  具体困难远比想象的多得多。就拿集装箱来说,俄方要求集装箱必须符合俄罗斯标准,于是专门派人到大连调回20个符合俄方标准的集装箱。再说装箱吧,必须想方设法把应装部件全部装进去,20个集装箱一个也不能增加;如果容积有富余,箱内也必须填满,不允许货物有活动余地。战幕拉开是在1月20日,正是农历“小年”这一天。可眼下“泰山压顶”,谁还有心思过年?命令下达,起重工、行车工、发运员一齐上阵,电工、钳工、维修工一个不少,分公司领导时不时前来询问情况,铁路局工作人员天天现场指导。

  有人统计过:自打“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这些天正是举国狂欢万家团圆的日子,可全体参战人员在这24天中,有23天是在寒风刺骨的现场度过,唯有正月初二例外,这天分公司领导硬是逼着大伙儿“歇口气”,这些“女婿”们才换上新衣服,陪老婆回了趟娘家。

  2月13日,距离班列发运只有两天了,41节车皮的装车工作全部完成,太原铁路局检验人员伸出了大拇指:“别看是第一次装这样的货物,太重的同志们竟干得这样漂亮!”

  2月15日上午10:56,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太重生产的两台20立方米挖掘机的班列徐徐启动,驶向俄罗斯。这一天必将载入山西史册,那些创造伟业的人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人们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太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