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巅峰过后身不由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1-2 6 压底发 配一图 微信创始人张.jpg

  ■ 劳新文

  2016年年底发布的数据报告中,微信日活跃用户已超过7亿,张小龙本人亦从小圈子熟知的技术牛人变为众人知晓的“微信之父”,甚至被“神化”。

  但正是在微信成为腾讯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业内开始理性地看待张小龙,正如人们对微信商业化存有的质疑一样,毁誉参半。

  从程序员到产品经理

  张小龙给世界的第一张名片是Foxmail创立者。1997年,张小龙使用编程的Foxmail面世,并迅速凭借其使口碑达到400万用户。

  “如果没有微信,张小龙或许不会成为名人,但即便没有微信,他也已经是中国最优秀的程序员之一。”一位互联网行业人士如此评价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张小龙是与求伯君、雷军、王江民等顶级程序员齐名的软件程序员。

  但张小龙并未选择创业。2000年初,Foxmail软件被博大公司以1200万元人民币买走。当时,张小龙曾对外表示,自己并不看重所谓的话语权,并意识到“与其一个人写程序,不如组织一大堆人写程序”。

  2005年,博大又将Foxmail及其知识产权卖给了腾讯,张小龙及其团队成为腾讯员工。腾讯给予张小龙较大的自由空间,任命其为腾讯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该研发中心被允许在腾讯总部深圳之外自成一体。

  2007年,QQ邮箱因推出“超大附件”等功能一举成功,成为中国用户人数最多的邮箱,张小龙团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张小龙的幸运在于腾讯较为灵活的机制,决定做微信产品时,他只是给马化腾写了一个邮件,做了几点说明,马化腾当晚便回复同意。

  在微信起步阶段,马化腾亦给予其较大的资源倾斜。2010年11月,微信立项,张小龙带领广州研发中心的几十个人开始尝试做中国的Kik(美国一款手机即时通讯软件)。2011年1月24日,iPhone版微信面世。2011年10月左右,马化腾号召每个腾讯员工使用微信。

  在腾讯内部,马化腾是第一号产品经理,张小龙则被称为第二号产品经理。两者经常表现出志同道合的亲近。

  2012年初,微信用户过亿,张小龙一举成名,腾讯也因此被评为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张小龙曾表示:相比从程序员直接过渡到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带着许多人一起做产品的产品经理更适合自己。

  极客身份与文艺内心

  《商业价值》主编、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认为,张小龙的意义在于证明了极客精神在中国的可能性:能理解用户需求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能像张小龙这样,不是简单迎合,而是引导并让用户形成新的行为习惯。

  一个细节便是,对“已送达”状态的处理。张小龙认为,与邮件显示“已送达”不同,作为实时沟通工具,微信显示“已送达”则会给接收消息的人带来压力,影响用户体验。

  张鹏认为,微信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款成功的产品,它还把人机关系和交互模式彻底互联网化了,在微信几个版本的升级过程中,不乏对微信的批评和质疑之声,例如发朋友圈文字太困难、微信缺乏商业化能力等。对这些,张小龙不解释不回应。

  2013年6月初,微信5.0版本面世,对微信公众号做了折叠和调整,明确表示“微信不是营销平台”。

  与张小龙有过一些接触的人士对张小龙的印象多是淡泊名利,虽然被冠之以“极客”称号,张小龙却认为,极客对互联网的推动作用或许被夸大了,商业公司对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作用其实更大。

  在讨论摇一摇的界面设计时,张小龙本来想用维纳斯或者大卫雕像,但考虑到“裸露”可能带来问题,就换成了一朵花。面对年轻学生“粉丝”,张小龙则建议他们多读读哲学类的书,即使从事技术工作,哲学也有助于“了解人性,而非所谓用户需求”。

  在外界看来,张小龙的这种“文艺”特质对微信产品本身有很大影响,但张小龙本人却不以为然。

  巅峰过后身不由己

  在部分业界人士看来,随着微信发展,它几乎承载了腾讯的未来。张小龙缔造了微信,但微信显然已不再属于他一人。2012年10月左右,腾讯高层对未来微信可能面临的问题总结出三大方面:微信与社会的关系、与行业的关系、与国外市场的关系。

  随后问题依次出现:微信的信息安全问题引起关注;微信威胁到电信运营商,并在合纵连横中与之达成妥协;微信在硅谷开设办公室,其国际化成败将验证微信成功的可持续性。

  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问题紧迫关键,但似乎与张小龙自己的关系已没那么紧密。

  附着在微信平台上的部门会越来越多,外界担心,微信和腾讯的关系是否会发展为类似Android和Google,而张小龙会否像Android之父AndyRubin一样,将被限制权限,束之高阁。

  对此,腾讯方面则回应道,随着微信的平台化,与微信合作的部门必然会增多。从微信的发展态势来看,腾讯还是将微信产品本身和嫁接在这个平台上的其他产品做了较好的区隔。比如游戏隐藏在选项里,可关掉可卸载,不打扰用户。同样,微信支付亦尽可能地平滑对接微信和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不影响微信本身的使用体验。

  目前,微信承载着腾讯在移动端很大的希望。腾讯已将微信的国际化视作整个公司国际化的尝试。对张小龙来说,随着微信的扩展,自身对微信的控制力会减少。对马化腾来说,张小龙和微信则有除了产品、平台之外的更大意义:成为腾讯自我革新的“鲶鱼和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