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安全效益苦寒来
■ 汪盛竹 胡峰
风雨兼程 不忘初心,励精图治,砥砺铸平安。截至2017年2月18日,马钢铁运公司实现安全生产无工亡20周年,安全生产创7305天长周期新纪录。
素有马钢生产“大动脉”之称铁运公司,面对复杂的安全局面,精心构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力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把安全管理重心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使安全生产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让安全为运输保产护航。
强化责任意识,筑牢安全思想防线。人是企业之根本,发挥企业职工在安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是取得安全实效的关键所在。公司大力开展职工安全培训、岗位练兵、适应性培训;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了覆盖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累进奖、专项活动奖等有效激励机制,使职工真切体会到“安全是效益”的真谛,做到了责任落实、预防为先、考核有据、奖惩分明;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安全责任,始终坚持“三个必须”和“四不放过”的工作机制,强化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稳定良好局面,万吨事故率≤0.0017,安全生产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安全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全员安全预防工作能力。铁运公司担负马钢原燃辅料铁路到达、产品铁路发送、内部铁路运输保产等日常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作业环境复杂,移动作业安全管理难度大。该公司创建无违章作业区和联保工作,推进安全标准化示范作业区(班组)建设,充分发挥作业区、班组、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互保体系;以现场细实管理作为支撑,加大现场作业的安全管控力度,大力推广岗位安全预控活动,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全过程预料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及时研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运用隐患自查自报信息平台,实施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规范化的水平,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群重点监控,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定期检测等手段,减少职业病危害。
依靠技术进步,提升设备安全管控水平。近年来,该公司发明鱼雷罐车轴箱体的拆卸装置,装配式轨道防爬装置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挥技术装备对铁路运输安全的支撑作用;同时不断加大设备更新和投入,成立了视频集中监控中心,完成了道口、站场、装卸线、调度室、机房和机车视频监控平台整合,大大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通过对机车、320t混铁水车、行车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改,抓好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充分利用对重铁水线、集装箱焦炭运输、渣线、水渣、料台、平板运输等保产重点线路、装卸线区域的视频安全监控科技手段,加大对作业过程的监控;引进机车智能点检管理系统,完成了机车PMS系统升级改造,提升机车中检质量。引入车轴相控阵超声波探伤检测技术,加强了车轴裂纹筛查工作,提高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和强化设备日常巡检工作,开展月度检查,加强考核,逐步提升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水平,为安全运输提供有效支撑。
建设安全文化阵地,以文化引领促进运输保产。该公司始终坚持领导班子、机关部门负责人基层蹲点、添乘、挂钩等形式,面对面与职工进行安全交底和谈心,各站、段工序之间建立横向信息平台,适时进行安全提醒、隐患排查、工作推进等信息沟通;根据安全生产形势,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研讨会,安全员业务知识培训班、安全大讨论,安全论文征集等活动,组织职工和职工家属共同参加安全座谈会,听取通过家属对单位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职工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讨论并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利用铁运报、铁运网站、“铁运安全”微信群等媒体,积极建设安全文化园地,宣传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把铁运公司“责任、标准、执行力”的安全文化理念植入职工心中,营造“精心、尽职、健康、效益”的安全文化价值观,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观念入脑入心。
(图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