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局(公司)做精财务驱动发展工作纪实
■ 张健 王紫
最近几年,随着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发展压力的陡然加大,如何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挖掘潜力、增生动力、转型发展,是江苏省局(公司)重点关注、努力解决的难点。
其中,聚力财务转型、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江苏烟草商业系统破解发展瓶颈的有效突破口。
财务管理既要重开源抓节流,又要保增长创效益。通俗点讲,就是将钱花到“刀刃”上、用钱来“生钱”。对此,江苏省局(公司)将财务管理放在争创“行业楷模”发展战略的统领下,谋划实施、稳中求进。
更新理念,
深化财务与主营业务的融合
“我们通过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定位和重心,强化财务与主营业务的联动,共同实现服务战略、保障发展的目标。”江苏省局(公司)总会计师余慧强说。
在余慧强看来,财务来源于业务又服务于业务,要用财务管理思维规范管理经营活动,更要跳出财务看业务,主动对接销售、物流等主要业务,发挥保障和支持作用。
财务管理理念更新后,必定要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向决策参谋转变。
2015年以来,江苏省局(公司)编制了四册《财会技术规范》操作手册,完成了财务风险防控业务流程图,制定了财务条线负面清单8条和子清单58条。这既是对全系统财务工作的全面梳理,更是在“大数据”时代利用财务信息、挖掘数据价值的具体体现,从而实现为决策服务、为管理服务。
“我们对资产资金结构和投资领域进行分析,为资本投资提供决策方案;对成本费用结构进行分析,为对标找差、精益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所有数据通过网站平台与各业务部门共享。”江苏省局(公司)财务管理处副处长刘丽妮说。
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带来了连锁反应,“管理方式向事前、事中转变”是其重要的特征。
以往,财务管理侧重于核算会计,体现为事后反映;如今,财务管理正向管理会计转变,侧重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管理会计是面向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整合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信息,为及时准确决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提供先进的战略规划、运营管理方法工具,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奠定扎实基础。
追求精益,
倡导自主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先来看2016年江苏烟草商业系统的两组数据:实现降本增效9136万元,超任务完成1036万元;在国家局通报的15项对标指标中,13项指标优于行业平均值,4项指标排名前三。
成绩斐然,创新使然。
江苏省局(公司)围绕政策、目标、需求和问题导向,通过预算、对标、定额、信息化等管理工具的综合运用,追求创新求变、实现降本增效。
问题所在就是创新所在。通过强化预算归口、职能、财务部门的管理责任,江苏省局(公司)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管理,彻底颠覆了预算“讨价还价”和“参考历史数据”的惯性思维,推行零基、定额和滚动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
一切创新,皆有目标。比如,他们推广的“定额标准体系”省级创新成果,就明确了“花钱”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全系统推进精益管理的核心内容。
“我们将定额明确区分为三个层次,明确了六大类36项费用以及五大类107项资产的定额标准。”江苏省局(公司)财务管理处副处长邹莉介绍说,“一是标杆定额,从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设定标杆值,解决‘花钱标准’问题;二是预算定额,完全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确定,解决‘有多少钱可花’的问题;三是执行定额,通过设定各类支出控制标准,解决‘怎样花钱’的问题。”
为此,江苏省局(公司)先后完成了财会信息系统中预算、核算模块的升级改造,增加了资产管理模块,实现财务内部四个模块的融合;推进财会信息系统与现有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的外部融合,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信息和财务分析支撑。
盘活资源,
统筹四组关系提升发展质效
提升绩效,离不开资源运作。江苏省局(公司)始终统筹协调四组关系、八大要素,即“狠抓增量与结构以增收、狠抓成本与费用以节支、狠抓投资与资产以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狠抓增长与责任以彰显对国家社会员工之责任”。这其中哪一项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的升级转型,尤其是在“成本与费用”“投资与资产”方面。
合理安排结构,向资金要效益。实行资金集约管理,在保证资金安全和强化结算纪律的基础上,优化存款结构、保持资金收益,2016年实现资金收益16亿元。尤其是积极推行跨行支付和银行卡应用,目前全省4万多户零售客户实现跨行结算或使用银行贷记卡,客户满意度得到持续提高。
费用有保有压,向管理要效益。对符合国家要求和行业规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经营管理必需的各项费用开支,全力保障;对重点费用及非经营性支出,严格把关列支的标准和依据,实行零基预算,严格管控。
统筹盘活做优,向资产要效益。坚持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强化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占有使用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合理配置企业级、部门级、岗位级资产;重视信息化等保障战略目标和长远发展的资产投入,严格控制非经营性资产的投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精益管理水平。近几年,江苏省局(公司)的资产处置和出租收入年均增加2000多万元;积极开展金融投资,年均收益增长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