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隆德县国隆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厂房里,总经理杨玲正和工作人员对新购进的设备做最后的安装调试。“GMP认证对硬件设备要求很高,容不得半点马虎,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现在就等有关部门考核认证了。拿到GMP认证后,我们国隆中药材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额有望提高。”
从2015年10月第一次做微店到后来淘宝、天猫的线上销售,至今一年多时间,杨玲的中药材销售额只有1万元左右,与往年的350万元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但杨玲有自己的看法:“我坚信‘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将是未来隆德中药材销售的最佳和主要渠道,我们的中药材品质好、质量优,等拿到GMP认证后,我就聘用相关人才,努力提升网上销售额。”
中药材是宁夏隆德县的地标性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年产量近2万吨,总产值2亿元以上。随着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量逐年攀升,销售逐渐成为关键问题。
为使中药材产业更好地借助“互联网+”扩大品牌效益、增加销售额,隆德县于2015年初全面启动电子商务工作,依托国家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隆德站,开展六盘山地区中药材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互联网+”新业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技术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一时间,隆德县电子商务市场迅速升温,建成了1个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01个乡村电商服务站,中药材销售也从以往的线下销售延伸到线上销售,实现了产品销量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六盘康缘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海河是“互联网+”销售模式的最大受益者。2008年,在海南做中药材贩运生意失败后,王海河回到隆德老家,开始琢磨着在网上搞销售。因为脑子灵、技术好,当年他就挣了40万元,这让他看到了网上销售潜在的巨大商机。如今,他的线上推广、线下交易已经实现年均600万元的中药材销售额。“以前卖中药材,托人拉关系、东奔西走,年销售额也就几十万元,现在有了互联网,每天真是睡着收钱呢。”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王海河开始了由中药材销售向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转变。
如今,通过网络传递信息、达成销售协议的经营模式在隆德城乡蔚然成风。农户普遍表示,借助电子商务营销模式,销售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担心找不到买家。“互联网+”的销售新模式让许多昔日等客上门的中药材,通过互联网完成了从加工工厂到销售市场的一站式跳跃,隆德的中药材走向了全国各地。
(王平花 杨文华 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