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服务企业和劳动者“春风行动”后的思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田伯韬 沙鸿

  春节前后,湖北省襄阳市各地均开展了以服务城乡劳动者、服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服务本地企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在开展专题服务的同时,该市人社局对相关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结合调查走访,分析和研判当前企业用工情况,现对襄阳市春节后企业用工情况进行分析。

  企业用工总体情况趋好

  总体来看,襄阳市就业形势平稳,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人数正常。各项就业服务活动开展有序,企业用工旺盛,求职踊跃,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现象,但没有出现企业因招不到工而影响生产的现象,也没有出现企业大规模裁员和大面积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春节后员工返岗情况好,工资水平较去年小幅增加。

  1、就业主要指标平稳,无异常波动。今年1月,襄阳市城镇新增就业5242人,与去年同期(5552人)相比下降5.6%。登记失业人员2405人,较去年同期(2329人)相比上升3.3%。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没有出现明显减少或增加,波动在正常范围内。

  2、企业用工需求加大,岗位稳定性增强。春节后,襄阳市人社局对51家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39家,企业6家,涉及职工人数为22061人。用工方面,企业计划在春节后招聘2307人,比去年同期增加招聘593人。春节前有806人离岗,占职工总数的3.7%,春节后绝大多数企业无裁员计划,仅有2家企业计划裁员共6人,占员工总数的0.03%。工资福利待遇方面,56.9%的企业招聘工资福利待遇相比去年同期增加,43.1%的企业招聘工资福利待遇相比去年同期持平,招聘工资较去年同期平均增幅为4.6%。工作时间方面,7.8%的企业将增加工作时间,5.9%的企业将减少工作时间,86.3%的企业将与原工作时间持平。

  3、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旺盛,好于去年同期。“春风行动”期间,全市各县(市、区)在均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招聘会,我们采集了2月10之前的招聘数据进行分析,本市企业招聘情况如下:

  一是总体需求有增加。截至2月10日,全市共有2071家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岗位需求7.56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招聘单位增加132家,增幅6.8%,招聘岗位增加0.62万个,增幅8.9%。

  二是制造企业招聘比重大。制造业企业807家,占比39%,社会服务业企业363家,占比17.5%,批发零售企业300家,占比14.5%,餐饮住宿企业157家,占比7.6%,其他类企业444家,占比21.4%。

  三是招聘岗位比较集中。各类用人单位招聘普工23581人,占比31.2%,招聘技工13203人,占比17.5%,招聘服务类人员21741人,占比28.8%,招聘管理人员5398人,占比5.8%,招聘其他人员11655人,占比15.4%。岗位需求集中在制造类岗位和服务类岗位。

  招工难就业难矛盾并存

  从“春风行动”开展情况来看,襄阳市企业用工活跃,招聘岗位总量超去年同期,尤其是工业企业需求旺盛,其中招聘普工和技工的人数增幅较大,较去年同期上升16.6个百分点。然而,在看到向好的一面时,也要看到问题存在的另一面,宏观上,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用工呈现复杂多变,从春风行动中暴露出企业用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业企业招工难度较大。通过“春风行动”,企业缺工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一些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服务类企业的招工形势很好,如好邻居连锁有限公司,几场招聘会下来就有近500名求职者登记。然而一些企业,尤其是机械、化工等支柱行业的工业企业的招工情况就很不理想,如湖北江华机械有限公司,招聘机械加工、金属热处理、计量等技能岗位,在连续参加招聘会的情况下仍然未招够所需人数。同样,受劳动力总量减少的影响,普工也成为工业企业争夺的资源,一些企业采取储备的方式招聘,尽可能大量登记普工求职信息,以备不时之需。分析招聘数据,今年制造业企业数量达招聘企业总数的39%,招聘普工的比例高达31.2%,招聘技工的比例达到17.5%,工业企业的招工难度比往年都大。

  2、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企业招聘“招高不招低”,求职者应聘“高不成低不就”,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匹配”。一是技能不匹配,企业很难招到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劳动者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多数企业强调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不愿招学徒工。二是待遇不匹配,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待遇不同,而求职者在就业中对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工作地点等有明确的目标,一旦与企业提供福利待遇的有差异,求职者就会继续观望。三是招聘条件不匹配,企业招聘时,除技能要求、工资待遇方面的条件外,对学历、年龄等方面也有要求,一些求职者虽然能完全胜任岗位技能要求,却因为年龄偏大或学历偏低不满足企业条件而求职失败。

  多举措破解用工难问题

  从目前来看,襄阳市企业用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工业企业招工难度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为此建议:

  1、加大劳动力供给,解决总量不足问题。一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力度宣传,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本地城镇转移就业。二是大力实施返乡行动,向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家乡经济建设发展情况和现行的就业政策,用感情和真情主动引导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就业,并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服务。三是为加强襄阳市现有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专业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吸引更多的省内外学子来襄就学,制定引导在襄高校(技校)毕业生留襄就业奖励政策,提高高校(技校)毕业生留襄就业率。四是积极引导襄阳籍外出高技能人才回襄就业,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一、二、三级及本地企业急需的襄阳籍高技能人才回襄就业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2、提高劳动者素质,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一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围绕襄阳市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需求,建立覆盖城乡的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劳动者终身培训制度,研究制定企业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二是整合全市技能培训资源,搭建全市技能人才公共培训平台,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培训、鉴定、交流、评价等服务。

  3、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拓宽企业用工渠道。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已列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襄阳市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紧制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统筹规划和政策,推进襄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工业企业的无缝对接。

  4、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企业用工平台。一是健全与企业沟通的平台,在坚持“三必访”制度(重点企业必访、困难企业必访、招商引资企业必访)基础上,启动公共就业服务“百千万工程”,即100名就业工作者走访2000家企业解决10000缺工岗位。二是健全企业招聘平台,坚持日常招聘会的基础上,组织企业到外地招聘,举办网上招聘会,乡镇社区招聘会。三是健全网上服务平台。在“云上就业”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将全市所有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乡镇街道纳入信息化平台。就业信息覆盖全市所有电脑、电视、手机、大屏,实现统一实时发布,为企业用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