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4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大师有担当 作品酒有保障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贵君

  

  大师有担当,作品酒有保障。大师让美酒更显尊贵,也让作品酒在品质上有保障。他们用精湛的技艺、高尚的人格和大师的称号,共同为大师作品酒做背书,这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信用,将其传导到市场中,就是工匠品牌,传导到消费终端,就是信赖和口碑。大师作品酒从概念走向市场,正吸引着四面八方惊喜的目光。         

  

  从酒产品到作品酒

  2016年12月13日,花冠集团国花酒业新厂区,郑海峰正在忙着处理一批批订单。十几年来,作为负责花冠集团市场营销整体布局的资深高管,郑海峰已习惯了在各个区域市场间穿梭,尤其是元旦和春节接踵而至,大规模的铺货即将展开。比铺货更重要的,是花冠的第一款大师作品酒很快就要面世了,这对花冠集团来说,是一次新品的更迭,而在郑海峰看来,则是花冠集团的又一次厚积薄发。

  “花冠白酒主打菏泽、济南和济宁市场,辐射聊城和日照,不会轻易涉足省外市场”,营销出身的郑海峰如数家珍,他说,山东人素以豪饮著称,酒量普遍偏大,所谓“大碗喝酒”,每人平均在半斤酒以上却“酒后不误事”,这就决定了以浓香型为主,酒精度还不能太高。据他统计,鲁酒在青岛烟台等胶东大众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在35度以下,德州等鲁西北区域市场的主流鲁酒消费在38度左右,济南主流市场不高于40度,而菏泽济宁等鲁西南的主流市场大概在38度到42度之间。这样的目标市场定位,决定了花冠产品线的分布,打造适合山东人口味的产品,这或许就是花冠冠群芳系类产品在山东市场十几年畅销不衰的秘诀吧。

  花冠虽然从偏远的巨野县起步,然而,就像鲁西南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一样,花冠产品的骨子里也浸透着传统文化的血脉。表现在产品上,花冠第一次提出了要做“作品酒”,并一发而不可收。

  为什么还要开发作品酒呢?郑海峰说,根本上还是市场的需求,他们经过调研发现,随着新一代年轻人走上社会,并进入白酒消费行列,他们对白酒的个性化要求更高了,不仅仅是“大碗喝酒”,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酒质和文化的享受。从产品分层看,冠群芳系列价位在40元至100元,花之冠系列集中在80至160元,再往上,必须有一款160元甚至200元以上的产品了。

  作品酒应运而生。郑海峰说,在九九储酒文化节上,花冠集团在同行业中率先提出了“白酒作品”这一概念,也就是产品作品化,从产品到作品,虽只一字之差,却是一次理念的震荡和飞跃。花冠集团把这一理念概括为一句品牌广告语“点滴尽杰作”。在今年储酒文化节上,花冠重点推出了冠群芳“花开富贵”作品酒,接着,又一款作品酒“金冠蓝钻”横空出世,此作品被誉为“扛鼎之作、稀贵资产”,卖点就是“液体钻石”,“金冠蓝钻”作为主推的作品酒,已经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大师背书更具口碑

  花冠要想做的,不止有作品酒,更有大师作品酒。“有大师,才有作品酒”,郑海峰说,花冠集团有国家级白酒评委8人,其中国家白酒大师1人,山东省品酒状元1人,省级白酒评委9人,加上今年获评为山东工匠鲁酒大师5人,可谓群英荟萃,大师云集。尤其在产品研发领域,卢建春领衔的大师团队,以姚元滋为核心的技术团队,他们结合生产一线的资深制曲师和金牌养窖人,匠心独具,反复实验,精心研制一款大师级新作品酒,这将是花冠集团多年厚积薄发的硕果。

  “大师有担当,作品酒有保障”,郑海峰说,大师让美酒更显尊贵,也让作品酒在品质上有保障,可以说,大师就是对作品酒的一种承诺和担保,他们用精湛的技艺、高尚的人格和大师的称号,共同为大师作品酒做背书,这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信用,将这一信用传导到市场中,就是工匠品牌,传导到消费终端,就是信赖和口碑。

  按照郑海峰的市场预期,花冠大师作品酒在两到三年内会获得长足发展,并达到每年至少五六千万元的市场规模。

  大师作品酒从概念走向市场,就像绽放在鲁酒市场的一朵奇葩,正吸引着四面八方惊喜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