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 新春特刊·回顾

2017年01月2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6,影响中国经济的十件大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编者按

  光阴如梭,时间的指针已指向2017。回顾2016,中国经济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在此,我们共同来盘点过去这一年里发生过的十大经济大事件,从而坚定信心,以更加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2017的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攻坚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2016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适度扩大总需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下降,中央预算内投资向扶贫、基建、产业升级等领域倾斜……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扎实推进。

  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1月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国企“十项改革试点”

  央企兼并重组加速

  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人社部联合对外披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

  2016年是国企改革政策的落实年,也是央企恢复效益的关键期。国务院印发《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圈定电力、钢铁、航运、建材、旅游和航空服务等十多个行业为重组核心领域。

  国资委持续在央企数量上做“减法”,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中储粮总公司与中储棉总公司、宝钢与武钢5对10户中央企业重组,目前中央企业户数已调整至102户。重组后的中国的“央企舰队”将一路乘风破浪,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启新的“巨头时代”。

  “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

  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决胜阶段,划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贫困县全部摘帽”等发展目标,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如今,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在逐渐消失。经济要发展,必然会受到目前模式的制约。中国经济转型恰逢其时,划定未来几年工作路线的“十三五”规划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

  “野蛮生长”时代将终结

  自2016年4月14日起,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启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此后,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分别发布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领域的专项整治细则,标志着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监管元年。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等4部委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这部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网贷监管条例的出台,也意味着网贷行业过去数年的野蛮增长宣告终结。

  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行业监管政策密集落地,金融科技创新方兴未艾,经历了行业洗牌到渐入佳境,促使2017年成为互联网金融走向成熟发展的新起点。

  营改增全面推开

  全年减税将超5000亿

  “营改增”是中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

  截至年底,新增试点行业全部实现总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全年降低企业税负将超过5000亿元。

  “营改增”试点是一场硬仗。不仅充分发挥了减税效应、完善了增值税抵扣机制,同时也改善了市场的金融环境。在风险可控、制度公平的环境下,完善“营改增”的具体措施,将为2017年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首办G20峰会

  向世界传递“中国方案”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在中国的努力下,本次二十国集团峰会把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带入国际政治的核心地带,并确立具体目标,促进各方为实施重要的全球性协议采取实际行动。

  G20杭州峰会以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为主题,提出多项建议和行动方案,特别是推动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等,为世界经济开出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良方”,受到了海内外各界广泛肯定。

  打造一批国际化环保公司

  环保产业迎政策利好

  2016年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培育形成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元的环保企业,打造一批国际化的环保公司。这给环保企业做大做强吃了颗“定心丸”。

  长期以来,环保企业给人以“小而散”的印象。在资本市场和PPP的助力下,环保产业即将进入分化发展时代。一批优势企业将不断成长,改变环保产业强者不强的现状,进入产业与资本良性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提供产业支撑。

  多轮调控促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 房子不是用来炒的

  2016年,全国土地拍卖金额与商品房销售金额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全年共涌现出逾340宗“地王”更是史无前。2016年9月30日,中国政府下发了历史上最为罕见的房地产限购政策。这一天到10月7日期间,中国二十来个城市全部下发各种限购限贷政策,房地产一下子从火热万丈跌到冰天雪地。接着,提高首付款比例、禁买第三套住房……多地再度推出楼市新政“升级版”。

  在年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楼市“限购”与“去库存”之间的关系有了明确的答案。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底一线城市和二线热点城市楼市降温明显,调控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见初步成效。

  农地实行“三权分置”

  农村改革再迎重大制度创新

  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创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拓展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农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在已有的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各项权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推进,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更加完整的用益物权,促进农地产权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流转,加速构建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从而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更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

  网约车管理办法公布

  “共享经济”变现实

  2016年11月1日,我国首部网约车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网约车这一代表着“互联网+”的新兴出行方式正式进入法制轨道。办法首次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并对运营平台、驾驶员、车辆的准入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目前,多个城市正式出台了网约车细则。

  随着新规和细则的陆续出台,一些城市的网约车价格出现了20%左右的上涨,与出租车价格相差无几。这意味着,网约车市场今后将从价格竞争,逐步转向服务竞争。

  2016可谓是共享经济元年。以滴滴打车的顺风车业务为代表,逐渐衍生出诸多共享经济的业态。共享单车、共享冰箱、共享住宅……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逐渐在变为现实。

  (本报编辑部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