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海瀚 杨琦
近日,甘孜州石渠县天寒地冻,然而在海拔4500余米的色须镇,却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与寒冷的气温形成鲜明对比。这天,村民早早聚在红旗一村村民活动中心,等待合作社年底分红。
活动室内,村干部们忙着再次清点合作社红利、核对每家每户的分红情况。望着桌上的253.1261万元“红利”,87岁的色须镇(原红旗乡)第一任乡党委书记多加双眼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多加用力握着合作社最初的提案人和发起人——石渠县县长罗林的双手激动地说:“以前没有电、住不上房、喝不上放心水、有病难医……现在有各种民生保障,今天还能参加分红大会,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带领我们踏上了致富之路!”
据了解,石渠县绝大多数群众都以放牧为生,但因“作坊”式的生产难以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经过调研,罗林希望以色须镇畜牧发展为试点,带动全县各乡镇转变生产方式,走上现代牧业发展道路。
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引导养殖规模大、思想进步的16户牧民成立了色须镇达拢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合作社先后增加了特色手工艺产品制作、牲畜暖棚蔬菜种植、砖厂、旅游产品推广等数条产品线,红利也从最初的十余万元跃升至上百万元。2015年,合作社全年分红87万元,2016年红利猛涨至253万余元。
“现在,合作社不仅生产规模扩大了,而且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效应明显提高。”罗林说,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合作社发展,目的就是让其带动更多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转变思想,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奔康。
据了解,今年参与合作社分红的群众由去年的137名增加至263人,加入合作社的成员也从原来的红旗一村扩大到全镇及邻近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达70人,仅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务收入就达31万余元。
在合作社从事唐卡绘画的翁地激动地说:“自从加入合作社,我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这样的日子三年前我想都不敢想。”
翁地原来是该镇有名的困难户,妻子和儿子相继患病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翁地虽有唐卡绘画的手艺,然而由于没有门路,一身功夫无处施展。自从加入合作社后,不但他绘制的唐卡有了销路,同时他还当上了培训老师,加上参加其他产业发展收入,翁地一家2016年获得红利达11万余元,翁地一跃成为该镇有名的致富能手。
“吸纳更多像翁地这样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生产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利用微商进一步扩大销路,下一步还将探索利用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系统的销售渠道。”谈及合作社未来发展,色须镇镇长次乃郎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