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2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徐万忠:五年建成工业城镇双崛起的新合川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娄红淑 特约记者 刘辉 曹继选

  

  作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主战场的合川区,如何深度落实重庆市第四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1月18日,市人大代表、合川区长徐万忠表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合川区将立体传达会议精神,根据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勇创城市形象、区域形象和城市美誉度。到2021年,把合川建成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崛起的新合川。

  

  务实担当:

  合川三大产业集群成兴区脊梁

  

  记者: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深入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合川区作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主战场,有什么新的思路?

  徐万忠:我先说说新型工业化,合川区将进一步强化工业主体地位,举全区之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南溪、天顶、渭沱三个千亿级工业组团布局,形成以汽摩为主的装备制造、以医药健康为主的消费品和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记者:三大产业集群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徐万忠:我们围绕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突出发展以汽摩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医药健康为主的消费品产业、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

  围绕北汽银翔幻速、比速整车生产和中微汽博配件市场,在核心零部件、汽车轻质化、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后市场等方面,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建设以汽摩为主的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支持希尔安、华邦制药等骨干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围绕医药制品、医疗器械及耗材、保健品等,引进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全力打造重庆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

  推进轻工、食品等产业,形成以医药健康为主的千亿级消费品产业集群。坚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深度结合、信息技术产业与军民融合发展相结合,强化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研发产业化,打造重庆乃至全国信息安全产业高地,形成以信息安全为主的千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2016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83.6亿元,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4.6亿元,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7%,位居城市发展新区前列;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增长23.4%。

  

  四大支撑:

  合川工业实现三大结构转变

  

  记者:三大产业集群靠什么支撑?

  徐万忠:我们着力构建四大支撑。

  强化科技支撑。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来合创建科技研发机构,组建战略技术联盟,实施重大技术创新;支持北汽银翔、恒芯天际等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强化人才支撑。落实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工匠;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一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强化金融支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1+N”(母基金+子基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投向,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企业融资;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及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强化平台支撑。坚持园城融合,推进南溪、天顶、渭沱三大组团综合配套,加快发展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服务、医疗教育、综合社区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城市功能向园区延伸,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记者: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合川工业怎样实现结构调整?

  徐万忠:我们正在推动实现三大结构转变。

  促进产业结构转变。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材料、能源、玻璃、食品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电子核心部件、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70%以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

  促进企业结构转变。加大对骨干企业的培养扶持力度,综合运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大力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力争到2021年,培育形成百亿级企业4个、50亿级企业5个、10亿级企业20个。

  促进产品结构转变。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创建重庆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打造一批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政策落地:

  亿元扶持万众创业

  

  记者:合川发展工业在政策上都有哪些激励措施?

  徐万忠:我们重点强化政策落地见效。加强对市政府“涉企30条”等上级政策的宣传解读,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激励引导作用。出台《合川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措施30条(试行)》,明确了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和服务等措施,其中对各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给予200万元至1亿元的创业扶持等。出台《合川区强化金融服务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帮助企业做实资产,分类实施贷款贴息,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尤其是对加快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鼓励辖区内企业积极上市、对接场外资本市场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对改制为股份公司并进入辅导期的,奖励100万元;上市成功并公开发行股票的,奖励300万元。在出台普惠招商政策的情况下,立足推动三大主导产发展,出台《合川区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通过租金补助、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电费补助、新药研发补助等降成本、产品扶持、科技创新等一些列有效措施,助推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人文结合:

  齐心协力建最美合川

  

  记者:再请徐区长介绍一下合川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

  徐万忠: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区域城镇体系已初步形即主城区、5个市级中心镇、18个各具特色的小城镇、80个农民新村。城镇建成区78.6平方公里、人口84.7万,比2011年增加10.1平方公里、10.3万人,其中主城建成区44.7平方公里、人口47.8万,比2011年增加6.2平方公里、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8%,比2011年提高7.3个百分点。

  记者: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哪些特点?

  徐万忠:我们注重精致建设。

  一是优化城市格局。注重山脊线、天际线和滨水岸线的控制。重要地区规划设计按照“1535” 原则控制(即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后退控制线不低于15米,城市滨江公共建筑后退常年水位线不小于100米,住宅后退常年水位线不小于150米,新城区骨干路网按300—500米间距留出3000—5000平方米的公共开敞空间),留足公共开敞空间,精心塑造三江六岸滨水风貌带,努力创造丰富的公共开敞空间。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统筹规划包括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各类功能分区。

  二是保护生态环境。牢牢把握“五个决不能”底线,深化“五大环保行动”。围绕“立体绿化、四季有花”,推广植被绿化、建筑绿化,增添城市公共空间绿色。加强植树造林,推进城周山体等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造林绿化。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加强水资源涵养、保护和生态修复。

  三是凸显历史文脉。推进“瑞映山—纯阳山”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工作,建成“7.22”大轰炸纪念碑、钓鱼城人物群雕、于成龙雕塑等文化项目。保留历史街区发展肌理,按“修旧如旧”的理念精心修缮卢作孚故居—芭蕉院、民生公司旧址等历史建筑,充分彰显“人文江城”魅力。

  记者:城镇化除了建设外,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合川在管理上有什么新招?

  徐万忠: 我们特别强调精细管理。抓住城市管理中的“责任、力量、资金、考核、效果”五个关键环节,不断推进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力求“五环”环环相扣。

  一是责任全面覆盖。按照“一网格一属地”的原则,以街道为主体、部门为保障、社区为基础,将城区划分为248个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一个区级部门联系负责,协同街道、社区共同加强网格内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无死角,常抓不懈。

  二是力量充分整合。坚持实施重心下沉,突出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以区为核心、街道为主体、社区为基础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了“两级统筹、三级落实”的大城管格局,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细化管理程度。

  三是资金保障到位。区财政每年投入城市管理工作经费3000余万元,城区三个街道每年用于城市管理工作经费也均达3000万元以上,两级财政总投入年均超过1.2亿元。同时,我区还采取“居民自筹+政府补贴”的方式解决单体楼院、老旧居民楼、开放式小区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四是考核不留死角。根据阶段工作重点制定详细考核标准及办法,并适时调整,对各镇街、部门、网格单位进行考核,实行“日考核、月奖惩”制度。

  五是整改及时高效。建立领导巡城制度,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区级领导包社区,采取单项抽查、实地检查、暗访督查等方式不定期开展巡城巡街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全程跟踪督办。

  

  城乡统筹:

  让百姓宜居宜业还有乡愁

  

  记者: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在于突出城乡统筹,合川有哪些措施?

  徐万忠:我们注重以人为本,围绕休闲宜居,坚持建管并重,彰显个性特色,增强区域城镇体系的活力、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具体有几个方面。

  一是快速推进产城融合。目前,合川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工业园区被确定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南溪、天顶、渭沱组团布局基本成型。

  二是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合川是重庆主城一体化发展地区,合川区全力推进与重庆主城的融合发展。建成遂渝铁路二线、兰渝铁路(合川段),合川新火车站建成投用,开通合川至重庆通勤动车。三环高速铜合段建成通车,渝广高速(合川段)即将建成。目前,正在推进合璧津、合潼安、三环高速合川至长寿段以及都市快轨的建设。改造干线公路300公里。撤并村通达率、行政村通畅率均达100%。建成思居、石盘沱等货运码头。

  三是标志区框架初步展现。加速推进小安溪白鹿山、高职教城、花滩三大标志区建设,标志区框架基本形成。

  四是棚户区改造上档升级。我们的棚户区拆迁改造,共实施凉亭片区、文峰塔片区、江润片区、溪子口片区、锦江新城等棚户区拆迁130万平方米,改造天府矿业公司三汇一、三矿棚户区9.1万平方米、1582套。还新建了片区,文峰古街建成开街并荣获国家詹天佑优秀建筑设计奖。大润发购物超市、宝龙城市广场建成开业,中奥城、财富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快速推进。江润地中海岸等市级园林小区建成入住。

  五是功能配套更加完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突出方便群众生活,完善城镇功能配套。一方面强化功能修补和更新改造。在人口聚集区规划建设农贸市场(菜市场)、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公共厕所等设施。规划建设停车场,规范城区停车管理,有效缓解停车难。围绕“六有六无”(有垃圾收集容器、有休闲座椅、有健身器材、有视频监控系统、有绿化、有管理,无暴露垃圾、无路面污水、无乱牵乱挂、无乱堆乱放、无道路破损、无路灯盲区)要求,加强背街小巷、单体楼院市容环境整治。有序推进老旧住宅电梯维护及加装。优化公交线路,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另一方面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完成三甲人民医院建设、推进妇幼保健院搬迁等重点医疗卫生工程实施。推进职教中心、盐井中学、高阳小学、新华幼儿园、大南街幼儿园南津街分园等教育设施建设。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启动博物馆建设,保利万和、新时代、横店等数字电影院建成投用。

  六是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如生态小区建设。相继建成74个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小区。“学府中央”“卓然假日之城”“东海滨江城”被评为重庆十佳小区,“蓝滨1号”“江润地中海岸”被评为重庆市级园林式小区,“金马生态城”“金科世界城”被评为重庆绿色生态地产。再如三江景观带建设。完成了鸭嘴至涪江四桥、鸭嘴至花滩、涪江二桥至东津沱等滨江景观带建设。赵家渡防洪护岸生态治理综合工程获“大禹奖”,三江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评审。还有公园广场建设。建成蟠龙湖公园、文峰塔公园、高职教城滨江公园等27座城市公园,新建了人民广场、卢作孚广场、塔耳门广场等一批城市广场。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三江主要水体保持Ⅲ类水质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341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9%。建成城区雨污管网207公里,实施污水截流,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比2011年提升9个百分点。建成镇街污水处理厂23个。合川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七是村镇建设特色突出。三汇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镇,涞滩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和国家卫生镇,双凤镇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建成农民新村86个。太和米市村、渭沱七星村、双凤黄池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涞滩二佛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古楼枇杷果园景观获评“中国美丽田园”。全面建成南津街花园村全市首个农村民居抗震安全示范工程,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5709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