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阳 刘然
在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迅速增长的今天,如何看待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近日,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做客人民网访谈时表示,电子商务与非电子商务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电子商务+”虽然尚处萌芽阶段,但这种新模式正在逐步成型。
“电子商务+”新模式正在成型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11年的6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21.8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
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7%,比前10个月提升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5%,较前10个月扩大0.8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监测,11月份,网络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6%,比上月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比同月百货店、超市和购物中心增速分别高出23.5、18.9和18.5个百分点。
“这个占比还会继续上升,不会停留在10%、15%,我觉得这个比重应该可能会上升到30%、40%。”黄峥认为,“电子商务+”这种趋势已经逐步体现。
“第一个是电子商务+线下的零售,第二个是电子商务+传统的贸易,包括大宗的物资贸易,这些模式已经逐步显现”,黄峥表示。
元旦前夕,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三部委联合印发了《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该《规划》确立了“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0万亿元、网上零售总额10万亿元、相关从业者5000万人”三大发展指标。
社交电商:不试图复制“淘宝”
2016年,拼多多以社交电商的模式横空出世,在其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累计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量,月GMV超过20亿。
“拼多多最大的特点,应该是说把购物和人和人的互动融合在了一起。”。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如是说。
拼多多的基本购物模式是用户在微信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发起拼团,拼团成功,商家发货。这一模式,将购买行为融入到社交之中,为单纯的购物行为增加了亲友的互动性,提供了一种共享式的购物体验。2016年拼多多凭借其亮眼业绩获得了B轮1.1亿美元的融资,成为电商行业又一匹黑马。
在黄峥看来,拼多多是把朋友的喜好和自己的喜好结合在一起,把购物和社交有机结合的平台。与其他电商最大的不同是,其他电商平台以搜索为核心,商品是“物以类聚”的,买一瓶水就去搜索一瓶水。但是拼多多是一个“人以群分”的平台,一群有相似爱好或相似背景或处于同一阶层的人,会有类似的符合人群的产品出现,两种电商平台的思路是不同的。
社交+电商的概念并不是从拼多多的创新,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实验过,其中不乏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巨头。但是结果并不理想,黄峥认为,这两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之所以没有做出一个将社交+电商较好融合的产品,是以为两者并不能够很好地互相理解——腾讯是产品导向的思维,阿里是运营导向的思维,当腾讯要去做电商的时候,和阿里要去做社交的时候,这两种基因都不太搭。“之前的好多年,大家在尝试的,一种无非就是重建一个淘宝,另外一种就是怎么样把社交流量能够迅速变现。”
黄峥介绍说,拼多多团队在运营拼多多之前既做过游戏,又做过电商,并且两者小有所成。所以,一定程度上,现在的成绩跟团队过往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熟悉阿里的运营,另外一方面又熟悉了腾讯的游戏基因。”
基于对社交电商的这种理解,拼多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去试图复制一个淘宝,而是在结合社交的属性做了一个跟社交更匹配,跟文化和用户传播属性更加匹配的平台,另外,从供应链端来讲,拼多多也没有试图去把淘宝的东西都搬上来,而是根据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的喜好,来精选一些适合在这个社交的网络里面进行传播的商品。
揭假货产业链:
员工曾因打假遭威胁
在电商发展的过程中,打假一直是一个令消费者和平台、商家都很头疼的问题。2016年随着用户量的迅速积累,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也遇到了假货的困扰,为了保障用户权益,拼多多提出了“假一罚十”的售后方案。黄峥也首次揭开了平台与假货产业链斗法的一些内幕,他透露其员工甚至因平台打架受到过生命威胁。
“中国很多的生产,尤其是有一些线上的假货,是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从生产到销售,规模比想象中还要大。”黄峥表示,一旦假货在平台上面出现,如果严厉打击假货,就会遭到来自制假售假人的反弹。但是如果不打击,就没有办法遏制这种嚣张的气焰。
黄峥说,所有的这些卖假货、卖伪劣产品的人是有资金支持的,所以,当平台打假时会被更大的力量反扑。他介绍说为了打架遭遇过很多事,比如一个产品被品牌商验假是假货,按照平台的规则销售商要假一赔十,赔付消费者,这时售假者就会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丑态。比如,带着小孩到公司来哭惨的;找媒体贼喊捉贼的;更甚者因为涉及的金额较大,会使用暴力,在深夜跟踪拼多多的员工,甚至跑到其老家家里去刷红漆,这些事情都出现过。
“面对这样的事情,如果在那一刹那退缩了,一切都功亏一篑了”。黄峥表示,即使很多员工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团队还是非常坚持的做了正确的事,要把假货挡在外面。为此,平台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整个的经济损失肯定是会有的。但是,只有这么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去做了,经过半年、一年、两年,才能够树立新风,在这个平台上逐渐形成一个口碑,让大家知道,这里做假的成本是很高的,这里的态度是坚决的,逐渐地就会形成一个更加良性的循环和互动。
黄峥还表示,其实从企业自身来讲,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还是有很多工作可做的。比如在流量分配机制和风控的机制上多做完善等。这些工作是长期的,也是长效的。另外,要在整个的行业范围内,逐渐地凝聚更强的共识,打击假冒伪劣对整个行业是有核心帮助的。最后,更长效更根本的是使上游的供应能够趋向于良性的正循环,趋向于适应现在的新消费、新需求。最终电商平台的比拼,是在于怎么样能够形成一个供应端和消费端的正向的正循环。
交易40万亿元的愿景,比“十二五”末的21.8万亿元几乎再翻一番,电商发展正迎来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