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关于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秦荣生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书记、院长

  

  风险时时处处都有,同样金融风险也时时处处都存在。有国际金融风险,也有国家金融风险,有企业性金融风险,也有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还有个人的金融风险。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王宝强事件,就是从婚姻风险开始,最终以金融风险结束。

  宏观方面是需要理顺金融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使金融保持独立自主的经营地位。很多风险可能源于金融机构和政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金融改革以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基本上来源于其作为政府体系入市的一个工具。也就是政府承担着中国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任务。这就使得大量金融资源无法按照市场来配置。我国要规避金融机构风险,就要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促使金融企业面对独立自主的企业经营主体,基于市场化目标做出独立的信贷决策。

  要建立产权的合理结构体系。应该建立金融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行使金融国有企业所有者权利。金融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有助于理顺金融资产的产权关系,统筹人权、物权和财权,统一规划金融,能从根本上提高金融资本的运行效率。金融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金融企业进行管理,与目前管业务的模式相分离,这也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指导思想,科学制定金融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速度。

  金融业现在的一行三会管理体制,很难防治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所以建立金融业监督委员会,既可以把国务院从繁重的协调工作中解脱出来,又可以让金融业监管部门来专心致志地完善微观审慎的监管,还可以消除目前监管部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之间在协调与信息共享方面的障碍,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分析监控所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企业性金融风险的企业、产品、公司、市场和交易行为,所以金融业监督委员会还应有开发和建立宏观审慎的标准指标,并且在改善微观审慎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要求的这种职能。

  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配套改革。建立防范企业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的监测意见评估体系,加强跨行业、跨市场、跨金融领领域监测评估,强化企业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能力建立,建立一个层次清晰的企业性、系统性风险处置机构和清算安排,健全金融安全网,健全中国金融企业的内控机制,建立金融统一治理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完善我国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金融风险管理既要有宏观层面的政策探索,也要有微观技术层面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采用,可将风险管理水平推向更高的维度。区块链等技术也可以为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支持。所以在巴塞尔协议资本偿付能力管理框架指导下,以大数据加区块链形成一套可视化、可量化,可定制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正是市场的一种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