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始终走不出历史的窠臼。
中国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一段话令世界震惊。这位通信产业的带头人不无忧虑地指出,“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理论、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这番讲话不仅体现了这位中国企业家的忧患意识,而且也体现出中国科学家的责任担当。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当专利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如果没有新的理论加以引导,那么,技术发展的边际效用将会越来越小,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商业利润增长速度将会放缓。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也在企业。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巨大的商业利润。可是现在中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缺乏技术积累,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无所作为。一些高等院校热衷于科学技术转化,他们希望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从而尽快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甚至改变自己的财富地位。这是一种令人悲哀的现象。本来应该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却热衷于技术推广和技术应用。本来应该成为中国知识产权积累主力军的中国国有企业,却在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发展面前被动应对,丝毫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华为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令中国科学研究机构和中国的国有企业无地自容。
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神秘的活动,日本每年举行科学技术比赛,每一个日本公民都可以参加,不管他们的科技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经济价值,也不管他们的科技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性,只要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大潮之中,那么,就一定能实现大众创新,就一定能支撑起科技创新大国的梦想。可是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始终走不出历史的窠臼,他们不愿承担冒险的代价,不愿放弃可能获得的商业利益,他们愿意跟随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思路,亦步亦趋,在科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以此来获取升官发财的机会。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打破现有的陈规陋习,在追求科技进步过程中发现乐趣。
华为公司的孤独求败,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在企业兴盛中没有看到危机,如果在企业利用现有科学技术路线创造惊人业绩的时候,没有看到打破陈规陋习的重要性,那么,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很可能会逐渐地沦落。
部分学者只看到华为公司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看到华为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而没有看到华为公司在世界通信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他们对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存在很深的误解。华为公司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就是因为华为公司具有两个引擎,一方面充分利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调动华为公司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充分把握现代通信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在未来通信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始终站在制高点。中国的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应当学习华为公司的精神,自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创新国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在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站稳脚跟。
(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