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忠勇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中国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历史积淀极其深厚。廉政思想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儒家廉政思想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道德,或是作为一种治政方略,无不折射着儒家学者们杰出的治国感悟和政治智慧,具有法制所无法替代的功能。深入研究儒家廉政思想,汲取其精华,对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演进,最终形成了完备的儒家思想体系,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遗产,这其中包括散落于儒家典籍中的儒家廉政思想,至今对我们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廉政先廉吏”。在儒家廉政思想中,大多主张把“廉”作为官吏道德修养和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官员淡泊明志、慎独律己、克己以廉。如果说“廉为政本”的主张为儒家廉政思想奠定了理论基调,“廉政先廉吏”思想则反映了儒家的具体廉政方略。廉政,归根到底要通过“为政者”的清廉体现出来。正是基于此,古代但凡接受儒家思想的统治,一方面无不把选拔、任用廉吏放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也不忘加强对各级官吏的廉政教育,使各级官吏兴廉让、励廉耻。
二是“知耻而明德”。“知耻”与“无耻”始终是评判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是传统儒家思想中传之久远的行为准则之一。儒家认为,大之于治国平天下,小之于修身齐家,知“耻”与否是衡量是非、忠奸、曲直的一个精神标尺,也是鞭策和鼓舞人们挺身而立的内在动力。孔子以“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等思想作为教导学生修身明德的标准。至于《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一说,则把“耻”提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因为必须有勇气才能知耻。对此,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有句精辟的论述:“廉耻,立人之大节”。唯有知耻,方能弃耻向荣,才会见贤思齐,才能把良好的道德逐渐内化、固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三是“有敬畏之心”。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该有个“畏”字支撑,这就是儒家“畏”的哲学。孔子对此有“三畏”之说,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因此,儒家学者更注重人的自律自省,《论语·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是“节用而爱人”。《论语》从多方面论述了俭的重要之所在。孔子说:“道干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把节约政府开支作为治国之策提出来,把节俭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与国家兴衰、政权存亡联系在一起。凡立志报效国家者,必须懂得节约开支,减少税赋,爱惜民力,减轻大众的负担。孔子推崇俭朴的生活,“饭疏食”、“在陋巷”、“居陋室”而不移其志,不改其乐。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即孔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品德取得别人的崇敬与信任的。
五是“举直则民服”。哀公问孔子:“何为则民服”,就是说“怎样做百姓才心服”。孔子答道:“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不心服。”道出了选人用人的重要性。怎样选人用人?孔子提出了识人的三步观察法,即:“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视其所以,就是看他的日常言行。观其所由,就是看他做事的方法和途径。察其所安,就是看他做这些事怀着什么心态,出于什么目的。这三步反映了孔子从内在和外在的双重角度来观察一个人的辩证思想。
儒家廉政思想的几点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深刻变革之中,企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这对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审视传统儒家廉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德为先”,在提升道德修养上动脑筋。一要“勤学以济德”。科学的理论,是思想的闪电,它是驱散心灵迷雾的法宝。党员干部应从不断学习中汲取营养,充实知识,增强本领,使个人品质、人格、见识、理论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二要“慎独以修德”。“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能做到“入暗室而不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慎独”体现着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体现着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坚定性。三要“纳谏以明德”。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要有开阔的胸襟,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仅要有“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睿智;更要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大度;还要有“闻过则喜、自我否定”的勇气。
二是“正为要”,在注重以身示范上下功夫。在儒家学者看来,对人们的约束和驱动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的表率作用来实现。常言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在社会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上具有标杆、示范作用。反腐倡廉建设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一方面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营造“尊廉崇廉”的氛围。另一方面,各级党员干部要率风气之先,垂廉洁之范。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带头贯彻廉洁从业要求,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自律,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职工群众做出榜样,用实际行动为党员干部的形象增添光彩。
三是“荣为大”,在引导知荣明耻上花气力。清乃“官”之大荣,贪乃“官”之大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对于明晰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特别是对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教育党员干部知荣明耻作为基础性的工作,着力引导党员干部以“八荣八耻”、“三严三实”作为内心的道德法庭,作为个人德行的守护神,使“荣”成为党员干部立身做人的自觉行动,“耻”成为党员干部防微杜渐的警钟戒线,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逾越道德底线和行为边界。
四是“人为本”,在强化工作措施上求实效。儒家强调知天,更强调知人。其中孔子为统治者立下一个“仁”的标准,就是要求统治者立足于“富民”、“教民”。这个标准对于在今天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要把以人为本融入宣传教育之中,使廉政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富有实效。要把以人为本融入监督检查之中,对发现的苗头、倾向问题,早作提醒、早敲警钟,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把以人为本融入制度建设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要把以人为本体现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之中,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以人为本体现在查办案件之中,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五是“诚为基”,在廉政文化建设上创特色。诚信乃为人之基。廉洁自律,重诚守信,是儒家廉政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借鉴儒家廉政思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形成讲廉洁、崇诚信、守法律的良好风尚很有必要。要立足借鉴抓创新。要创新思维、创新载体、创新内容,用现代眼光去审视儒家廉政思想,用创新的理念去研究儒家廉政思想,用丰富的载体去展示儒家廉政思想。要坚持个性呈特色。用文化的手段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蕴含文化品位,使人喜闻乐见、易被接受,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润物无声的作用,努力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力、有效性,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兖矿集团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