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汉斌 詹晶晶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必衰,企无信必危,诚信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云南省青年创业典型、云南华尔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最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用户的满意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
据曾最林介绍,云南华尔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LED照明灯具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LED灯、割胶灯,包括移动照明和移动充电宝等等系列产品。
1995年,曾最林带着父亲借的4万多元钱,花了3.5万元在昆明螺蛳湾买了一个1平方米的小摊位。带着剩下的几千元钱,曾最林从这个1平方米的摊位开始了创业之路。曾最林说:“那时候我经常记得天不亮就要骑着单车,后面带着上百公斤的产品,驮着货摆在摊位上,很苦,但坚持了下来。”
1996年开始,曾最林的小摊生意渐渐好起来,后来他又开始代理其他厂家的灯具。由于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出身,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曾最林发现自己代理的一些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他开始着手研发适合农民、特别是胶农清晨使用的割胶灯。曾最林从用户的眼光研发,改进原有的同类型产品,经过几番试验,轻便、节能又的割胶移动照明产品问世,成为当时行业内非常认可的产品。
然而,创业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曾最林遇到过技术上的坎,也遇到过资金上的困难。有时,也需要从朋友或者老乡那里借一些钱周转,然后用一个手抄笔记本记下来。
“到现在为止本子还收在保险柜里面,生怕丢了,因为我觉得非常珍贵。”曾最林说。
有一次,曾最林向一位朋友借了2万元钱,期限是半个月,但是由于朋友突然急需用钱,要求曾最林第二天就提前还钱。
“晚上10点多,我们不得已硬着头皮到另一个生意做得较好的老乡家中借钱,我太太跟这位老乡说‘能不能借我们2万元钱’,没想到对方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下来,我心里一下子就如释重负!到现在为止,我都很感谢这位帮助过我的老乡。”曾最林说。
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曾最林说,在他的创业过程中,也得到过政府部门的帮扶,“政府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都给予我们一些政策的扶持,这都是实实际际的帮助,我觉得这些都是政府对企业的鼓励。”
目前华尔贝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曾最林也一直参与相关产品的研发。他认为,用户的满意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用户不满意我们的产品,可能我们企业就不复存在。”
“我只是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曾最林认为,创业是一种人生选择。他说:“如果你选择过特别的、不平常的人生,那你就选择创业。”
他认为,创业的核心是创业者,创业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说:“创业就是‘你失去现在,才能拥有未来’。如果你又想安逸,又想获得成功,这是不可能的。”
目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曾最林认为这既是历史所赋予的机遇,又是一个平台,可以鼓励更多想创业的人参与到创业大潮中去。
“但是,创业并不代表你自己去单干,或者你去开一个店面、开一个公司,你就是在创业了,而是在任何一个工作环境中,无论是在打工,还是在上学,都要有创业的心态。”曾最林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如果说你没有创业的心态,那么要想取得小成绩都很难。”
曾最林总结自己的经历后认为,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创新、诚信、责任心。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驱动力,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发动机。创新分很多种,有管理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无论是企业还是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创新的思维。”曾最林说。
其次,他认为诚信是创业者应具备基本的素质,他说:“人无信不立,家无信必衰,企无信必危。”
曾最林回忆说,早在1998年,公司的一个产品因为配件出问题,导致整批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于是,曾最林决定放弃眼前的利益,将问题产品全部召回,公司也因此亏损了大约200万元。但通过这件事,他更加感受到“诚信”二字的分量。
“虽然那年我们看似没有盈利,但是事实上我们赢得了诚信和信任,从那以后,华尔贝这个品牌就深入消费者的心里,这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曾最林说。
最后,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还需要有责任心,因为“责任是人的脊梁”。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华尔贝获得了行业和消费者的认可,自2012年以来,华尔贝陆续取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尽管如此,曾最林认为“华尔贝并不是一家很强、很大的公司”。
“我觉得我还没有成功,只是走在成功的路上,今天的小成绩也是得益于吃苦、诚信、负责和担当而获得的。” 曾最林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