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方令航 新疆温宿报道
一直干旱缺雨的新疆温宿,用一场难得的喜雨迎来了浙江金华的客人。12年来,民办非盈利的浙江省金华眼科医院,“基于公共支持、社会力量主导”的防盲模式深入人心,医院以实现“视觉2020——消除可防治的盲,让人人享有看见的权利”为战略目标,上山下乡为25万人次的各类眼病患者进行义诊,免费手术复明15000人,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金华眼科医院矢志不渝开展“光明行”六周年,用大爱开创中国民营医院援疆先例。金华眼科医院吴坚韧院长,曾在新疆生活工作过多年,有很深的新疆情结,造福边疆人民的愿望非常迫切。6年前他主动与金华援疆指挥部取得联系,与温宿县人民医院建立技术协作机制,并参与“援疆光明行”活动,每年派眼科专家到温宿县人民医院工作,每年为100名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并帮助培养当地眼科人才。金华市政府副秘书长金艳日前在温宿视察后表示,金华眼科医院通过师徒结对帮带、温宿医师赴金华进修提高等方式,使得温宿县人民医院五官科的眼科诊疗队伍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打造“一支南疆的眼科专业医疗队”目标正在实现。
为边疆人民办实事
温宿古称姑墨,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2010年,随着中央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启动,金华与远隔万里的温宿结成了十年对口支援地区。对口援疆民生优先,时任金华市委书记陈一新曾作过两次批示,要求金华援疆工作坚持民生优先、产业为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坚持以赶超意识为引领,着力提高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谋划水平,要以改善温宿民生为重点,完成一批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项目。
温宿县恰格拉克乡喀尔萨村66岁的农妇阿西罕·努尔没有花一分钱,便治好了多年的白内障。 “6年来,全县有498名白内障患者接受了手术,这次又有13人接受手术,手术成功率达百分之百。这些患者全是浙江金华援助温宿‘光明行’活动的受益者,他们不但享受到了免费的医疗服务,而且感受到了金华人民的深情厚谊,对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促进民族团结意义重大。”说起“光明行”活动,温宿县人民医院院长刘杉一语中的。
在2011年浙江省第七批援疆医疗人才选派工作中,金华市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打破以往从公立医院选派人员的做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首次从金华眼科医院选派业务骨干、金华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汪国锋、胡春生赴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开展援疆工作,开创了中国民营医院援疆的先例。
温宿县地处新疆南部,是全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因为紫外线照射强烈,成为白内障疾病高发区。由于医疗技术落后,该县2011年以前,没有一位能够进行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生。得了白内障后,有经济条件的群众去阿克苏地区医院进行治疗,更多的农牧民群众由于缺乏治疗条件,只能在黑暗中煎熬。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始后,这种现象成为历史。为了造福边疆的白内障患者,帮助温宿县人民医院尽快培养出自己的眼科医生,对口援助的浙江省金华市援疆指挥部,实施“光明行”智力援助项目,每年投入2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置相关医疗设备、选送医务人员去金华进修,并承担所有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自费费用。
“每位白内障患者的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护理费达3000余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可以报销2000余元,剩余1000余元按常规需要自费。有了这笔专项资金后,个人自费部分就由援疆指挥部承担了。也就是说,温宿县任何一名白内障患者只要在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自己不需要出一分钱。”温宿县委副书记、金华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朱志杰介绍说,“光明行”活动是一项实实在在惠及百姓的民生援疆工程,一例例成功的白内障手术不仅使患者恢复了视力,而且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劳动和生活能力,提升了患者的幸福感,他们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恩之情。
金华眼科医院与温宿县人民医院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2011年2月至今,金华眼科医院已先后5次派出眼科专家共计10余人次前往温宿县人民医院进行技术援助,在当地开展手术,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并计划对口援助持续开展十年。金华眼科医院院长吴坚韧为此“七次上天山”,这次,吴坚韧又向温宿捐赠进口人工晶体200枚。他告诉记者,对口援助不但要送去光明,还要为当地培养出一支能独立开展工作的眼科医生队伍,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与防盲体系,把温宿县人民医院眼专科建成阿克苏地区乃至南疆地区的拳头科室,这个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打造南疆的“眼科专业医疗队”
金华眼科医院是浙江省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非营利性民营专业医院,拥有高水平的眼科医疗队伍,在眼科疾病医治方面有着较高的声誉。经历12年的发展与积淀,金华眼科医院已成为“浙中眼科专业领跑者”,在多个领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医院目前总建筑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床位130张,职工2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50人。年门诊总人数达18万人次,住院病人8000多人次。设有白内障、屈光手术等10个临床科室,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医院建院伊始就启动了“金华市慈善光明工程”,为持续有效开展防盲工作,捐款3000万元在金华市慈善总会成立慈善光明基金,每年捐款150万元用于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行动,目前配置5辆“慈善光明工程下乡义诊车”,常年进社区到乡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白内障患者的免费筛查、治疗以及防盲治盲宣传。2008年在金华市政府《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实施方案》中,被作为定点实施医院主持创建。
2013年被评为二甲专科医院,先后荣获国家“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浙江慈善奖”“浙江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金华慈善奖”“浙江省文明单位”“5A级民办非企业单位”“浙江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50余项,2015年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首创“眺望星光关爱青少年儿童眼健康项目”。
正如刘杉院长所言,自从有了金华援疆指挥部和金华眼科医院的真情援助,温宿县广大白内障患者的视野一下子亮堂了起来:第一个援疆眼科专家,第一次筛查,第一例手术,第一个去金华进修的本地眼科医生,许许多多的“第一”填补了温宿县人民医院的空白。
“光明行”活动实施6年来,金华眼科医院先后派出汪国峰、胡春生、华雪萍、陶丽霞等4名援疆专家前往温宿工作。汪国峰2011年到温宿时,县人民医院还没有眼科大夫和眼科基础设备,基本的眼科手术都没法开展。在他的努力下,温宿县第一例白内障手术成功实施。有了“光明行”专项资金的补助,眼科诊断、手术、治疗、康复设备也陆续添置到位,各族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眼科疾病和做手术的愿望。胡春生来到温宿县人民医院时,医院新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已投入使用,在硬件设施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不但救治了百余名白内障患者,而且培养出了本地第一位能够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生。现任五官科副主任徐敏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学的是临床医疗专业。从2011年起他就拜援疆专家为师,从头学习眼科知识。2012年他到金华眼科医院进修半年,掌握了更多眼科诊疗技术。目前他已经成为温宿县人民医院的眼科的顶梁柱,可以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华雪萍吸取前两位援疆专家的经验和做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筛查各类眼科疾病、指导本地大夫医生、规范科室管理、筹建眼视光中心上。陶丽霞则建立了温宿儿童近视防控档案,并创立了省级眼健康继续教育学术品牌。
6年来,金华眼科医院连续派出专家来温宿指导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接受当地医生去金华培训,加速培养边疆眼科人才。通过师徒结对帮带、赴金华进修提高等方式,温宿县人民医院五官科的眼科诊疗队伍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一支南疆的眼科专业医疗队”正在不断成长壮大。
成就援疆品牌项目
金华眼科医院作为浙江省民营专科医院的佼佼者,全面深耕两大品牌项目“金华市慈善光明工程防盲治盲项目”和“眺望星光金华市儿童近视防控项目”,年预算投资千万元,项目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让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这个目标在浙江金华、新疆温宿已然成为爱的行动。“光明行”活动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金华援疆指挥部、温宿县人民医院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并联合县卫生局、残联及各乡镇(场),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光明行”活动“五个到位”:宣传到位、筛查到位、确诊到位、手术到位、随访到位。
除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宣传牌进行广泛宣传外,基层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向各族群众宣传白内障防治知识和“光明行”活动,动员眼病患者参加筛查,为“光明行”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每年开春时节,温宿县人民医院都组建巡回医疗队,由援疆专家和本院医务工作者带领,分赴每个乡镇(场),逐个筛查眼疾患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发放保健宣传手册,随访白内障复明术后患者。6年来,该院共进行白内障病人筛查1850例、青少年眼健康知识筛查6600例,将筛查出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全部纳入“光明行”活动,为500多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手术成功率达百分之百,所有人都恢复了相应的视力,其中包括一名97岁高龄的失明老人。
温宿镇67岁的居民帕坦姆·吐尔地,之前只能看到3米以内的物体,因视线模糊经常摔跤。手术后视力恢复到了1.0,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永远都会记住徐敏,医院的孩子们就像天使一样。现在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这次我做手术一分钱没花。我天天给家里人和邻居们讲,一定要记住共产党的恩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和知道感恩的人,这样的好日子是金子也换不来的!”
“光明行”活动已经被列入援疆品牌项目,金华援疆指挥部、金华眼科医院在继续提供专项资金的同时,将继续做好资源整合工作,从筛查初选、合作医疗、技术提升、人才帮带、知识普及等方面形成可持续机制,加快推进“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县”创建进程。
“光明行”活动的开展,为温宿县贫困少数民族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让边疆人民切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受到了当地群众尤其是维吾尔族群众的欢迎与好评。通过金华对口支援温宿县工作,两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援疆医生在疆期间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与照顾,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提升,边疆人民的健康得到了保障,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同时,“光明行”活动获得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新疆日报》、浙江电视台等相关媒体都相继对此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对光明行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在5个国际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