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北京时间17:00,柬埔寨首相洪森在金边官邸接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一行。在听完周海江对西港特区的建设情况等汇报后,洪森再次强调,一直把西港特区视为他的“亲儿子”,并表示一定会参加西港特区百家企业入园庆典活动。这是洪森首相第五次接见周海江。
时间回溯到2010年12月16日,在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柬埔寨首相洪森到红豆集团视察,在听取周海江对西港特区建设的汇报后,对中柬两国共同建立的西港特区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2006年,红豆集团牵头建设开发西港特区,2008年2月,西港特区隆重奠基。同年10月,首家企业入驻特区;2009年7月,西哈努克市与无锡市结为友城;2010年12月,中柬两国政府部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关于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协定》。西港特区成为中国首个签订双边政府协定确立法律地位的国家级合作区。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洪森首相时明确表示,愿意同柬方共同推进互联互通、农业、水电、经济特区、教育、医疗、电信、旅游等领域合作,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洪森表示,中国对柬埔寨长期坚定支持,是柬中传统友谊的真实写照。
经过10年的艰苦建设,西港特区已从昔日的莽原荒滩变成了现代化工业园区。是柬埔寨企业入驻数量最多、发展最快最好的经济开发园区。也是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园区。原先最大落差为70米的丘陵地带如今已实现了“五通一平”,5平方公里区域内已完成通路、通电、通水、通讯、排污(五通)和平地(一平)。建有115栋厂房,并建设了集办公、居住、餐饮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楼,柬籍员工宿舍,集贸市场及生活服务区等“硬件”设施。目前,西港特区已吸引了来自中国、欧美、日韩等国家及地区的,包括工业、服务业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入驻,解决了当地13000名员工就业。园区内形成了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轻工家电等几大主导产业,园区还引入了柬埔寨“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并配套了物流、银行、培训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海外创业搭建出一个投资贸易平台。
6月初,西港特区百家企业入园庆典活动将在柬埔寨举行,届时,洪森首相将率队出席。这是西港特区又一重大发展节点,也是西港特区10年发展巨变的生动映照。
昔日的莽原荒滩何以能产生如此巨变?答案的关键词就是“共赢”。作为负责任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西港特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在园区建设上,采取与柬埔寨本土企业合资联合开发的模式,优势互补,与合作股东共赢。在服务入园企业的健康成长上,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良的硬软件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及园区携手进步,与园区企业共赢。在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上,吸纳就业,提高员工收入,辐射服务业发展,让周边村民“一月工资买一头牛”的梦想成真,与员工、当地人民共赢。在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上,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当地文化,连续多年捐款当地红十字会,捐款建造学校,与社会共赢。在环境保护上,园区开建之初就将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与园区开发建设同步进行,与环境共赢。努力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与柬埔寨政府实施的加快农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外资、开发人才资源“四角战略”相融合,与政府共赢。
西港巨变,赢在共赢。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经济发展之路,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造福沿线国家人民,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为处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西港特区责无旁贷,将以中柬友谊使者的角色定位,始终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一带一路”上合作共赢的样板,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
(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