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再圆零高度飞行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中铁二十三局轨道公司攻克我国首条长沙中低速磁浮轨道梁制运架施工难题纪实

  ■ 蔡崇金 文/图

  

  5月6日,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商业运营示范线、中国铁建设计施工总承包的长沙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试运营,标志着我国新型交通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磁浮列车工程由车辆、控制、驱动和轨道梁及土建工程4部分组成,因而,轨道梁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公司因2002年研发的上海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 “常导高速磁浮长定子轨道系统设计、制造和施工成套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担负了长沙低速磁浮工程942榀轨道梁的制运架任务。

  长沙低速磁浮轨道梁项目的制运架工程,由中国铁建领导、铁四院作为牵头单位,二十三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田宝华再次作为学科牵头人挂帅出征,率科研团队即赴三湘大地长沙县榔梨镇展开科技攻关。时任轨道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喻丕金,党委书记高炳荣分别组织协调管理工作,总工程师张长春负责技术研发工作,副总经理胡志勇作为先行军迎战建场、建家工作,战斗在浏阳河畔打响了。

  一天,项目经理黄静与项目书记、常务副经理谭斌研讨,何不把曲线梁钢模板研发成数字化、自动化模板。他俩的构想很快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轨道公司领导决定为项目投入2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

  由于轨道结构复杂、类型多,有平曲线、竖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等组合,主要梁型100多种,且精确要求到毫米级。此外,还有曲线半径仅有400米的超级小“曲线曲做”梁的制作难度被誉为“极品”梁,这些苛克的条件,对模板的设计制作、轨道梁的预制、钢筋绑扎、混凝土灌注都提出了严峻的技术挑战。据统计,原梁型因不同曲线半径、跨度可分成50余种模板,但因结构各异不能共用底模,需根据不同的曲线参数加工大量的底模。按照这样的工法,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而且还要占用更多的场地面积。此外,底模更换频繁势必降低工效。基于此,科技攻关组与铁四院共同探讨,经专家评审后优化了梁型,采用平底模板、一模多用,就此一项就减少了大量的模板,降低了成本。在模板定型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在预应力智能同步控制系统上下功夫,开发出两套数字化、自动化钢模板,实现了轨道梁预制 “应力”、“应变”“双控”的施工工艺;同时,模板多元化、通用性,同一套模板不仅适应多跨、变跨梁预制,而且,适应曲线梁多变的预制。同时,他们针对轨道梁预制精度高、线性复杂多变的特点,研发的全自动数字化曲线模板,成功解决了高精度、梁型多变的难题,单日设计产能由每天6榀提高到8榀,增效33%。时任长沙磁浮项目部总工程师李良才告诉笔者,把轨道梁中部截面底部的圆弧调整为平面、中部截面和端部截面调为同一截面、横系梁钢筋采用套筒连接等措施,增强了模板的通用性,提高了使用效率,保证了工期。通过科技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实现了预应力智能同步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从工艺上为轨道梁的预制提供了技术保证。此外,引入不锈钢复合板作为钢模面板,提高了钢模面板的耐腐蚀性和平整度,保证梁体的几何尺寸,提高了制梁精度,加快了钢模的周转次数。该套系统属国内首创,已申报14项国家技术专利。

  2015年春节,干部职工们只休假3天就投入到工作中。项目部根据各工序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和可能消耗的时间,绘制出一张工序流程衔接图,上道工序人员写下需要的最佳时间,下道工序操作人员写上跟进时间,以接力赛的方式把工序和时间紧密地衔接起来。同时,项目部加大奖励力度,以每天一个班组平均生产6榀梁为基数,制定多完成一榀奖5000元的倍增奖励措施,班组从日产4榀提升到10至12榀的佳绩,到2015年6月19日942榀轨道梁全部预制完成。

  他们采用辐射式蒸汽发热器循环供热系统对轨道梁养护,达到了恒温环保高效。他们研发的可调式整体预绑胎具,解决了不同跨度、曲线轨道梁钢筋变化施工技术,不仅保证了钢筋成形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工效;轨道梁蒸汽养护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以远程控制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阶段养护,使经验管理跃升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尤其是使用蒸汽发热器供热系统为轨道梁养生,摒弃传统的喷汽直接升温蒸养,革除了棚温不均、热耗快、利用率低的弊端,达到了环保增效的目的;研发的预应力管道循环智能压浆系统,通过混凝土浆回路循环保障了密实度,降低了隐蔽工程的质量隐患。

  2015年4月,为解决忠武路特大桥下穿高压线,履带吊、汽车吊因限高无法架梁的问题,科研组研发出集架桥机和履带吊优点为一体式的新型限高架桥机,经过近20天时间的拼装与空车试架,忠武路特大桥轨道梁架设完毕。这种侧方位提、移、架一体式架桥机,能横移至桥墩一侧,直接从运梁车上提梁,升至架梁最低高度后,再横移至粗铺台座,解决了下穿高压线密集区,和两侧安全距离受限等特殊条件下的安全隐患。同时,为保证轨道梁安装的精度,建设者们依托千斤顶,对轨道梁进行“三维”正身,空中悬停、精调、支座灌浆定型等工艺,确保了梁体横纵竖向安装的精准定位,牢牢地把误差锁定在±3毫米范围内。此工艺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中国铁建“优秀工法一等奖。”

  在抓质量抢进度的高峰期,项目部为加快进度,把架梁点从1个增加到7个,于2015年7月10日,安全优质完成了架梁任务。

  两年艰辛不寻常,长沙磁浮项目部的将士们以顽强拼搏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完成了942榀轨道梁的制运架任务。项目部先后荣获长沙轨道交通集团“先进集体”,湖南省建委 “标准化建设工地”,长沙市建委“绿色工地”称号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