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炀文 本报记者 娄红淑
4月28日至29日,主题为“醉美遵义,诗画绥阳”的第五届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诗乡”绥阳县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的主会场所在地贵州绥阳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下辖的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正式亮相。
参会嘉宾和媒体朋友们首先来到绥阳中国诗乡文化陈列馆,现场领略了中国诗乡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诗乡文化陈列馆”馆名由中国诗坛泰斗贺敬之老人题写,陈列馆分为序厅、诗史流长、诗乡绥阳、尾厅四个部分,展示内容极其丰富,包含中国诗歌文化、诗词加油站、“巾帼诗花”“老年诗家”“农民诗友”“诗乡新芽”等多个板块,集中展现了中国诗歌文化发展主脉和绥阳诗歌发展史,实现中国诗文化由秦汉到现代的“历史穿越”,同时,陈列馆采用了现代多媒体投影技术,把绥阳诗歌文化展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参会人员看后纷纷赞叹:清新的木香,意味悠长的文字,让古体诗的深沉与近现代诗的自由在此交汇,中国诗乡,的确名副其实。
会上,十二背后旅游投资商——江苏银河集团董事长陈进深情地介绍了其发现十二背后的历程以及对绥阳这片山水的情怀,谈到了未来打造十二背后的构想。“五年影响中国,十年影响世界”的企业目标,陈董说得掷地有声;江苏银河集团总裁高尚梅(梅尔)在会上做了产品推介。从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到清溪峡再到中国大地缝,高总如数家珍。
2016年,贵州入选《纽约时报》推荐的全球必到旅游胜地之一,入选理由是:“迄今为止,尚未开发大众旅游的正宗中国山地族”,而贵州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下辖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贵州清溪峡景区及中国大地缝景区三大旅游板块。总占地面积6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这里不仅有横跨七亿年时光的亚洲最长溶洞,同时峡谷绵延,天坑幽深,地缝神秘,温泉滋润,是喀斯特地貌的经典呈现,它汇聚了洞、林、山、水密布齐全的生态组合,中国仅有,世界罕见!
红果树景区集洞林山水景观为一体,有天缘洞、天门洞、天星洞、滴水观音、象鼻山、天生桥、太平天国遗址、卧龙宫、水帘洞、瀑布等十余个景点;景区内主景龙潭瀑布,由桶脚河形成,高35米,宽28米,丰水季节,水势浩大,涛声如雷,浪花滚滚。景区夏天环境温度摄氏20度,负氧离子极高,瞬间值可达40万个左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世界负氧离子之最,同时,贵州省首条飞拉达攀岩线也将于5月在天生桥景点面世,红果树景区将越来越吸引外界目光。
记者了解到,红果树景区瀑布,目前旅游区已经投资了3.8亿元用于打造景区项目,对外开放了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板块的地下裂缝景区、双河客栈度假村;清溪峡板块的清溪峡游船、清溪河漂流项目,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板块中的双河谷景区也将在今年7月对外开放。
在不断完善现有项目的前提下,计划再投资2亿元,尽快完成中国大地缝、五峰岭、九道门的一期部分项目建设,争取明年对外开放。并于明年上半年完成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地下综合旅游产品业态体系,打造集观光、体验、探险探秘、休闲度假、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国内独有的“地下旅游王国”;同时开创业内唯一的地上、地下一体化中高端旅游私人定制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参会嘉宾和媒体朋友们随后还参观了双河洞景区。双河溶洞是“中国第一长洞”,也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经过中法洞穴专家30年联合科考,4月28日,在中法探洞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双河溶洞群长度达186.333公里,刷新中国洞穴纪录。科考队员首次在洞内发现疑似“飞猫”动物,万年熊猫化石,以及超300万年剑齿象和远古熊化石。多样的地貌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令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备受瞩目。
据介绍,科考队员目前已探明双河溶洞群相连总长度超过200公里,该景区下辖大风洞、双河谷、双河山王洞、双河国际探洞大本营等景点项目,是集旅游观光、洞穴探险、温泉度假、户外徒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旅游区,被中央电视台喻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中国地心之门”。景区内的双河客栈同样让观摩人员耳目一新,客栈占地10000余平方米,由国内著名设计师郭玉飞老师操刀,根据原黔北民居风格改造而成,将民俗风情和现代高端度假的融合,每个房间的设计都风格迥异,室内空间与室外美景的天然融合,是休闲、度假、艺术创作的理想胜地。
作为刚刚亮相的贵州旅游新星,十二背后旅游区将按照“五年影响中国、十年影响世界”的企业奋斗目标,继续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构筑多业态的旅游区综合产品体系,精细化管理的服务品牌体系及网络覆盖全国的营销体系,“为已经蜚声中外的红色遵义再添绿色旅游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