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结合’要做好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衔接和相融互动。”挂职四川省绵竹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李星说。
“旅游与农业的产业融合,有一个思考就是怎样把农产品自然地引入旅游中,让游客愿意消费,觉得‘应该带走它’。”挂职成都市都江堰市市长助理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庚接过话题。
这是一场关于眉山生态农业与旅游发展的“高端论坛”。参会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组部、团中央第16批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
今年年初,眉山市市委书记李静在中央省级机关来眉挂职干部座谈会上强调:“挂职干部要发挥各自优势,多提建议,多出实招,牵线搭桥,沟通信息、争取支持,使眉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抢得先机。”3月1日至3日,在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和来眉挂职的市委常委蔺湘,市长助理崔永伟,洪雅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成慧的大力协调下,19名中组部、团中央第16批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和部分在眉省级机关挂职干部组成调研组,走进眉山基层一线为生态农业、生态扶贫和旅游发展“问诊把脉”、“献智出计”。
农旅结合,
生态绿色经济“实践”引发关注
洪雅县中保镇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坚持“生态循环、节能低碳、科技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利用奶牛产生的粪便制成沼液用以灌溉农田,农田种植蔬果和草料再喂养奶牛,构筑一个生态农业的产业循环。“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眉山市市长助理的崔永伟一边听介绍,一边在田间仔细查看土壤状况。
崔永伟来自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12月来眉山挂任市长助理,作为高级经济师,他常年与土地打交道,对农业发展研究轻车熟路:“中保镇循环农业的链条已经形成了,但是这当中要注意源头安全、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上的问题。特别是沼液源头要把控,做好管网、渠网、路网的建设,把链条更加完善,再逐步发展延伸。”崔永伟说,“利用上可采取更节约的喷灌和滴管,合作社尽量往企业方向发展。”
作为土生土长的瓦屋山人,瓦屋山镇党委书记胡天贵见证并参与瓦屋山的发展。但随着旅游发展的深入,胡天贵心中的问题也逐渐多了起来,怎样去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怎样拓展瓦屋山的旅游市场?挂职广元市市长助理、广元市旅发委副主任的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沈山给出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前提,根据环境容量制定开发强度。“紧紧瞄准休闲旅游这个核心,带动现代农业和生态工业这个两翼。”“博士服务团”调研组的建议,为胡天贵解开了很多工作中的疑虑。
峨眉山半山七里坪,景色优美,环境清幽,每立方厘米高达6万—8万个的负氧离子更是让其成为养生抗衰老的绝佳之地。可紧靠盛名在外的峨眉山,七里坪则显得“相对低调”。
“七里坪发展起步晚,名气没有峨眉山那么响亮很正常,但它有后发优势,就是利用峨眉山的品牌来打造自己。”李星说,“七里坪定位康养,消费人群集中在中高端人群,方向是明确的,它在完善自身旅游项目的同时,借助峨眉山的名气、资源,可以更好地发展壮大,做出品牌。”
为期三天的调研中,“博士服务团”成员和西南交通大学特约专家一起实地走访了中保镇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园、青岗坪生态脱贫茶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幺麻子公司、乡村旅游柳江古镇的发展情况,洪雅县农旅结合的绿色经济的“实践”引发关注。“生态打底,一二三产互动,可以说是实践‘五大理念’一个标准样本。”挂职宜宾市兴文县委常委、副县长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何莽认为。
畅所欲言,
“博士服务团”专家给出“干货”
“大家不要客气,我们需要的是为眉山发展实打实的‘干货’,所以请畅所欲言。”3月3日,在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和部分在眉省级机关挂职干部调研组座谈会上,眉山市委常委蔺湘和洪雅县委领导对调研组坦言。
“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广元市市长助理、市旅发委副主任的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沈山认为洪雅应当依托“成都南,峨眉西”这两个定位,衔接省市的“十三五”规划。
“‘雅连’作为一个洪雅药材的‘大品牌’带动其他中药材形成小品牌,以‘雅连’为产业的企业也可以依托品牌塑造个体特色,形成优势。”挂职泸州市市长助理、市政府党组成员、国家药典委员会重要标准处副处长于江泳建议。
从生态农业发展到三产融合,从生态基金投融资体制创新到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从青羌文化挖掘到旅游定位、旅游开发以及以多业态融合促进生态扶贫——一条条建议,一个个方案,“博士服务团”19名博士以及省直机关来眉挂职干部纷纷为当地生态农业和旅游发展“问诊把脉”、“献智出计”。
挂职洪雅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博士服务团”成员王成慧则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发言代表的建议意见,详细地做着记录,他的计划是将这些“金点子”整理报送县委县政府,力争转化为本地生态农业和旅游决策。
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来洪雅,王成慧空闲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在县城及周边熟悉风土民情,远的地方就开车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跑遍了洪雅各个乡镇。不到四个月,王成慧对这里从陌生到熟悉。他惊讶于这样一个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却鲜为人知。他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为洪雅做好一个旅游发展规划,做好一个旅游品牌,在洪雅召开一次有档次的旅游发展大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有了赴川‘博士服务团’这个团队的力量,我们就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和人脉,借智借力。”虽然挂职期只有一年,王成慧对此却充满信心。
“第16批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中有不少具有生态农业和旅游发展专业知识背景。他们站位高、视野广,理念新,他们就是眉山创新转型、绿色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眉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姜怡对第16批赴川“博士服务团”组团赴眉开展调研指导给予高度评价,眉山市和洪雅县将认真整理“博士服务团”给出的意见建议,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好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实工作。
基层观点:
蔺湘(眉山市委常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银行保险业务部副总经理):第16批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旅游发展、生态农业和金融等业界有丰富的经验、宽阔的思路和重要的资源,对眉山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也是一个重要的智力资源。组织赴川“博士服务团”来眉深度调研,是希望中央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领导们更深入的了解眉山,大家在做“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建议时更多地想到西部基层的现实情况,同时利用他们的信息、智力和人脉优势为眉山穿针引线,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在眉山“落地”。
胡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建办主任):“抓人才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创新”,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必须主动瞄准经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形势,广纳天下英才。眉山一直把争取赴川“博士服务团”和中、省干部来眉挂职作为引才聚才工作重要内容,同时注重“柔性”引才,借助川“博士服务团”成员智力资源助推眉山跨越发展。从2012年起,全市从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国家部委、大型企业引进8名博士来眉挂职,成了全川除成都以外争取“博士服务团”成员人数最多的地市(州),先后有5批中央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深入眉山市开展献计献策活动,有力地助推了眉山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邱文清 李幸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