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农业现代化“短腿”破题加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集体产权改革提上日程

  “三农”问题是每年两会绕不开的焦点,尤其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农村以及农业的发展能否跟上时代步伐、如何在产业化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困境中突围,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3月7日上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及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就“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短腿”

  但推进基础良好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但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化水平突飞猛进,而作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

  对此,韩长赋在发布会上坦承,“农业现代化在‘ 四化’中确实是短腿”。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教授夏庆友在肯定我国农业这些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表示现代农业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例如在生产过程中规模化的、富有技术含量的、机械化程度高农业。

  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原因,韩长赋在此前的采访中曾直言:“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体系,相对滞后的农业产业政策,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目前具有了较好的推进现代农业的基础。韩长赋在发布会上用了三组数据来做了说明。他指出,粮食生产“十二连增”,说明我国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说明农业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科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3%,说明田间作业主要依靠机械化。”

  重点做好“三个转型升级”

  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那么如何把农业现代化这条“短腿”加长补壮?韩长赋表示,要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至于具体的推进方略,韩长赋认为,应该努力实现“三个转型升级”。第一,是农业经营体系转型升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第二,是农业生产体系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的科技创新推广,全面实现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第三,是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事实上,除了农业部的大力推进,其他部门对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据中国网财经了解,“农业现代化”不仅连续4年出现在了中央“一号文件”的标题中,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2014年,李克强总理将“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列为当年的重点工作之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农业现代化做了再次强调;到了2016年,李克强在表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还将“农业现代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一起被写入了“十三五”规划草案,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另外,保监会也相继出台了《保险业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提供重要支撑。

  对于“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韩长赋称,“就是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

  “五路进财”

  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

  在阐述“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目标的同时,韩长赋还表达了对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时农业状况的整体畅想,即老百姓的“米袋子”会更满,“菜篮子”会更优,农民的“钱袋子”会更鼓,农业会更有魅力,农村会更有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粮食价格连续4年下跌,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农民工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看似苦难重重。

  不过,韩长赋的回答给了我们信心,他表示,要“争取五路进财”。而这“五路”,分别是:节本增效;推进产业化,延长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效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完善国家财政对农业、对农民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韩长赋还透露,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安排,农业部正在牵头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刘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