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镜榕)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年,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机融合,成为日前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参会代表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之一。
对此,中国虚拟仪器之父、著名振动和噪声研究专家应怀樵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此,我们建议将中国传统的24节气之一的惊蛰节,设为国家创新节,日期定在每年的3月5日至6日。”
他说,蛰是藏,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我们建议将惊蛰节设为国家创新节,就是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宛如一声春雷,引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少年学生,能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使创新活动长期保持下去。为此,我们倡议将每年的3月5日至6日,设为国家创新节,最终成为全世界的创新节,因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这样的节日。
如何提高全民创新能力建设,应怀樵教授指出,创新特别需要从青少年做起,要将创新能力的评估作为人才评选的首要标准;鼓励学生和科研人员发展创新思维活读书,而不是参考唯一答案死读书;研究和开发关于创新方法和历史的课程,出版有关创新的论文和书籍;总结和出版国内外创新人物的创新故事,特别是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法拉第、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等人物的创新创业故事,鼓励年轻人扎根创新创业的时代沃土,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新风尚。